全心思齐网

元朝是怎样被汉化的?


元朝自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到1368年元亡,共一百六十三年。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它的寿命并不长久。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古代许多大一统王朝都是在内忧外患交织的情况下走向灭亡的,而元朝则有所不同。终元一代,基本没有强大的外患,元朝短命而亡,主要亡于内忧。由于内部治理不善,使得这样一个盛极一时的大帝国,过早地崩溃了。对于元朝,恐怕需要从文化背景方面去找原因。也就是说,元朝的短命而亡,主要是亡于统治集团与被统治地区的文化差异未能弥合。


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后受到汉族农业文明的熏陶,走上汉化道路,是一个总的历史趋势。就元朝而言,它的汉化道路与北魏、金、清等进入内地的北族王朝相比,显得尤为艰难。忽必烈即位后,改弦更张,推行汉法,将统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汉地,从而在汉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忽必烈推行汉法的方针,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随着政权设置大体完备和仪文礼制初步告成,进一步推行汉法、弥合文化差异的工作趋于停滞。此后终元一代的汉化进程,虽在个别问题上还有发展,但总体来看并未越出忽必烈所画的圈子。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因为牵涉到贵族特权利益。

匿名回答于2021-08-24 05:54:57


忽必烈即位后,采纳汉族士大夫许衡、刘秉忠等建议,采取“汉化”治理国家。考察元代主要政治措施,大体上有如下几点。


(1)迁都


为便于控制全国,将统治中心由开平迁至燕京,以为中都。世祖至元四年,于中都东北营建新城,改称大都。


(2)建立国家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前代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下辖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宜,并置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职司监察。


(3)健全地方行政建制,强化对地方管理


地方行政建制分路、府、州、县四等,边疆则按各地情况,分设宣抚司、安抚司或招讨司等机构。除中书省外,另置十个行中书省,分别统领各辖区之各级地方行政机构。


(4)改革军事制度,实行军民分治,集中军权,并建立侍卫军加强中央防卫力量,以为中央集权之保证。


(5)整顿户籍,加强差役统一管理


按职业分全国户口为民户、军户、匠户、盐户、站户等,并按社会地位分作“良”、“驱”(奴隶)两大类。此外,又按资产、劳力,将各户分作上、中、下三等。如此划分的目的在于便利摊派赋役。


(6)整顿赋税制度


元代赋税包括税粮和科差两类。大抵南方多因袭南宋旧制,北方则将成吉思汗以来各项賦税加以统一。不过总的看,仍是名目繁多,税法杂乱,征敛过重。


(7)加强思想统治


尊儒崇孔,积极提倡理学,并明令规定五经、四书以程、朱注释为准,以加强思想统治。与此同时又广泛利用各种宗教,作为统治的辅助手段。


除上列几点外,元仁宗时还恢复科举制度,不过每科录取人数有限,元代选拔人才大率来自两个主要途径,一为蒙古人及色目人多以皇帝侍卫为进身之阶而入仕途;另一则为汉人多由“吏”选拔。这是与前代有所不同的。其次,终元之世迄未正式颁布法律,只是援用敕旨令条及断案旧例,辑成《至元新格》、《大元通制》等来断理狱讼。这又是与前代不同处。总的说,元人虽采取“汉法”治国,但仍有漠北政治传统旧俗影响,所以有些举措实又与“汉法”不同。

匿名回答于2021-08-24 06:24:4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