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也许更钟爱繁星满天万马奔腾的壮阔,但我想,一骑绝尘更令人震撼。(由一般世人所钟爱,独树一帜引出自己的选择,且“震撼”一词用得有冲击力。)
儒家曾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那便是一骑绝尘的一往无前和勇气。一骑绝尘也许是孤独的,但它更是无畏的。(此句对一骑绝尘的阐释很到位。)生命中应当有一些事物,能令我们为之一骑绝尘而去。(此句的存在,总起下文,令上下文衔接紧密。)
一骑绝尘,为之而去的是心中的信念和追求。(段落主题句。)司马迁宁受折磨与嘲笑,也坚定的完成史家绝唱,使“文采表于后世”;蔺相如明知前方身死难卜路途艰险,也毅然只身前往秦国,顶住万难完璧归赵;钱学森在美国的百般阻挠下突破层层阻碍回到祖国,哪怕当时鲜少有人理解。他们的路途都凶险难测,荆棘丛生,但他们或是为了自身理想,或是为了家国,一骑绝尘,即便孤独,即便艰难,把每一处泥泞,踏出了常开不败的花。(此段三例并举,不仅强化了观点,且雄壮了文字的气势,最后一句犹有诗意的哲理。)
一骑绝尘,为之而去的是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段落主题句。)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昏暗社会中独自引领时代的光,如迎风执炬般,热焰灼手,却难放下挽救国人的责任;(此句虽是议论,但有画面感,使读者眼前浮现鲁迅其人其场景,有感染力。)史铁生终其一生都被残痛束缚,孤独沉寂,但却没有沉沦在抑郁中,而是用笔杆“站起来”,(“站”字一语双关,表现对其人格的崇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们选择一骑绝尘或许有无奈与不甘之情,但更是使命与责任推动他们前行,哪怕被热焰灼伤,无人同行,也无怨无悔。
罗曼•罗兰曾说“勇士并不是永无卑下的行为,而是永不被卑下的行为击倒”。同样的,一骑绝尘而去的途中并不是没有孤独、忧惧、犹疑、困惑,但是,这些勇士最终却能以心中的光明驱散途中的重重迷雾,它是一种明知不可为,明知前方无坦途,仍要为之,仍要前行的无所畏惧。(对一骑绝尘者的心态能辩证解读,作出人性化的分析。)
我们生活在群体社会,但也有很多情况下需要独自面对挑战。比如必须完成的工作,比如内心的不安,比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都需要我们一骑绝尘闯难关。万马奔腾是一种热闹,是一种雄浑的气度,然而我们也需要一骑绝尘的勇气。(再次回扣主题)
正如屈原所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对课文活学活用,且用的恰如其分。)
总评:此文优点有三:一是作者结构意识强烈,时时记得使用段落主题句,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起承转合非常流畅;二是举例论证的技巧运用熟练,叙述与议论融合自然,强有力的论证了作者观点;三是经常有极具力度与亮点的佳句点缀其间,不仅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也表现出思想的深度,为文字增色不少。美中不足的是倒数第二段作为文章的尾声部分,对上文充沛情感的延续稍欠。
匿名回答于2021-07-26 07: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