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卵随胆汁到达肠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如落入池塘和溪沟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沼螺、豆螺等)吞食后,卵内毛蚴即在螺肠内孵出,穿入肠壁,在肠道周围软组织内先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尾蚴。
尾蚴离开螺体逸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鲩鱼、麦穗鱼、棒花鱼、鲫鱼及鲤鱼等)或淡水小虾体内,形成囊蚴。
人或其他终末宿主动物如吃进含有囊蚴而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淡水小虾后,囊蚴外壳可被胃酸及胰蛋白酶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幼虫脱囊逸出。
幼虫沿胆总管移行至肝内胆管寄生,最后在胆小管发育为成虫。
匿名回答于2021-03-07 21:54:51
匿名回答于2021-03-07 21:55:51
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多时可移居至大的胆管、胆总管或胆囊内,也偶见于胰腺管内。成虫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类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成为胞蚴,再经胚细胞分裂,形成许多雷蚴,每个雷蚴又进一步分裂,发育为许多尾蚴,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
匿名回答于2022-01-11 08: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