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上海方言的“捣浆糊”,意思比较宽泛,要根据语境加以区别。 但大意是:没有原则,没有责任心地搪塞、应付、和稀泥、糊弄。
匿名回答于2019-09-01 00:00:48
“板荡”一词典出《诗经’大雅》,其中分《板》与《荡》两篇。写的是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后来“板荡”被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又及唐太宗《赐萧蠫》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就是只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访显忠臣的赤诚之心。
匿名回答于2019-10-03 11:46:54
“捣浆糊”是吴方言中一个颇为流行的口语,江、浙、沪一带人士常用这个词。 浆糊,是一种稠粘、混胡的东西。捣浆糊时,肯定是粘粘乎乎,迷混不清。 所以,“捣浆糊”可以引申为:没有原则,没有界限,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其含义大致是:混,应付,调和,虚与委蛇,糊弄。总之,“捣浆糊”是指那种没有多少责任心、只是在各种场合应酬的人与事。
匿名回答于2019-11-05 06: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