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唐代郡王的长子,女儿封什么名号?

按唐制,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

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皇太子女为郡主,从一品;亲王女为县主,从二品。亲王之子只有在亲王死后才由一人承嗣王位。唐朝是严格按照嫡长继承制度,继承顺序为嫡长子、嫡长孙、其他嫡子、嫡长子的其他儿子、其他嫡子的儿子、庶子等。在该王还没死之前,嫡子与庶子只是身份上的差别,在封爵上原则是一样,都为郡公。只是嫡出之子孙拥有天然的继承人资格,因此,地位自然会比庶子高出不少。而且在唐中期起,亲王的大多数嫡子都会推恩进封为郡王,郡王的品级与嗣王是一样的,均为从一品。而郡王之子,在新、旧唐书中,除一些特恩封郡公或国公外,很少见记载批量封爵的。许多亲、郡王的后代,到了孙子或曾孙一辈,就可以见到许多以举进士入仕的记载,说明他们是没有爵位的。唐朝时,郡王及以下爵位的皇族,他们的女儿是没有正式封号。只有特殊情况下,如该女被选去和亲,则会被封为公主。而郡君、县君、乡君则是作为命妇(即大臣)之母、妻的封号。

匿名回答于2019-12-29 19:23:0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