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今存诗400馀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匿名回答于2020-12-18 18:24:54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匿名回答于2021-12-26 0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