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史记·五帝本纪》:"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后汉书·百民志一》:"司徒,公一人。本注:掌人民事……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七年,去'大'。"
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
匿名回答于2019-03-10 01: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