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字是象形字,据《说文解字》:吴者,哗也。古时先人在狩猪时,发现大兽后,一边奔跑,一边回头呼喊。这种大呼大叫的动作形象一个“吴”字。这种人,当时就叫吴人。吴人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有个大臣叫吴权,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上古时吴人及其源流已无可考。今天的吴姓及其源流是清楚的,与上古的吴人不是同一回事。
匿名回答于2023-01-10 05:57:52
可以说是非常基础的故事。
吴字是由“口”和“巫”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口”是象形字,表示嘴巴的形状,而“巫”则是指古代的巫师。
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指巫师用嘴巴吟咏咒语的样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指巫师的身份和称号。
这个故事表明汉字是一种非常灵活和丰富的文字,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达各种意义和概念。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巫术和崇拜巫师的传统。
匿名回答于2023-01-10 06:01:56
是有的。
据传,吴字最初是由春秋时期的吴国所创造的,吴国的国君夫差认为当时的文字不便于阅读和书写,遂命令宫廷文士创造一种更加简便易学的字体。
最终,这种新的字体被取名为吴字,也成为了吴国的官方文字。
而这个故事也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史。
在古代,由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个地方都曾出现过不同的文字,这些文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变和发展。
最终,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了汉字,成为了现代汉语的基础。
匿名回答于2023-01-10 06:12:18
,很有趣。
吴字的字形为一只鹅,由“隹”和“口”两个部首组成。
据传说,吴国有一名将军名叫吴起,他在战斗中经常以鹅群策略获胜,因此百姓便用鹅的形象来称呼他。
后来,人们便将其名字“吴起”转化为一只鹅的形状,并作为汉字。
“隹”代表了鹅的身体,“口”代表了鹅的嘴巴,它们的结合形成了吴字。
这个故事表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儒家思想的执着追求,对智慧和胜利的崇拜。
匿名回答于2023-01-10 06:15:58
少康时期,部落有个叫吴,这个部落有个人叫吴贺,擅长射箭,百发百中。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因此威震一方。于是这个部落的人,就尊吴贺为部落酋长,从此以吴为姓氏。
然而,在太吴姓族谱中,却尊古公为先祖。即为公亶父,他是古代周人首领。传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祖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便有废长立幼之意,要让姬昌即位。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在荆蛮入乡随俗,他们身上刺满了花纹、又剪断头发,表示不再离开。荆蛮人感其礼节,便跟随他们建立了吴国,荆蛮人也从此以吴为姓。这件事情便被后人称为“泰伯奔吴”。
匿名回答于2023-01-10 06: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