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五大条约?

《专利合作条约》《南京条约》《海牙规则》《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电子商务示范法》 《统一汇票、本票法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运输公约》,等等

匿名回答于2021-05-19 21:48:11


一、《南京条约》


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二、《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淡水、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 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三、《北京条约》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3、准许华工出国。4、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5、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四、《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五、《辛丑条约》


(1)中国对各国赔款,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对德、日道歉,等等。

匿名回答于2021-06-18 08:26:56


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等。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清廷原称“万年和约”,后世又称“江宁条约”、“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2、《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协定关税


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


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


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


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


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3、《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Treaty of Whampoa)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共36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


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4、《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中英北京条约中割让的九龙半岛部分


中英北京条约中割让的九龙半岛部分


根据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将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政府于同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中法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法国于1860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约文中法文共27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


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


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


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3、中俄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俄国于1860年11月14日签订条约,俄国代表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约文中俄文共43页。


清末副都统容山、吴大澄立中俄边界那字碑(东北烈士纪念馆藏)


清末副都统容山、吴大澄立中俄边界那字碑(东北烈士纪念馆藏)


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这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䜣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文主要内容为:


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


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


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中俄北京条约涉及的中国领土


中俄北京条约涉及的中国领土


两项条约划定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的东部疆界。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了原则规定,成为后来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中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5、《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2、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3、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匿名回答于2021-10-08 23:36:0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