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的前半句是出自《公羊传·庄公四年》
原句是:“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上下文的内容是:齐襄公的前九世伯伯齐哀公因为纪侯进谗言被周天子烹煮了。到了齐襄公这一代把纪国给灭了,然后把这个时代的纪侯杀了。
这句话是公羊评价齐襄公的作法,认为齐襄公是为国复仇,所以不但九世可以复仇,百世也可以复仇。当时的规矩是五世之内可以复仇,所以公羊在之后又说了一句:“家亦可乎?曰:不可。国何以可?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
也就是说国仇可以百世追杀,家仇不可以。
匿名回答于2021-04-16 20:56:25
《论语·宪问》当中记载,有位弟子向孔老夫子咨询这个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仇人冤家。
孔子的弟子曾经问过他这样一句话:“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孔夫子回答:“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就冲“王道复古,尊王攘夷”这一句话,要是放到现在;那绝对会被扣上一个“极端主义”的大帽子。
但孔子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有些问题可以放下,但涉及到王道,或者文化正统,那就就是原则问题,一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别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算了隔了十代,也绝对不能轻言放过。恩怨分明,有仇必报。
匿名回答于2021-10-27 1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