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规模会战,这些大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实力和精锐部队,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战略相持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 这个阶段发生的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黄土岭战役、桂南会战、枣宜会战、五原战役、百团大战、豫南会战、上高战役、中条山战役、苏南反清乡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香港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仁安羌大捷、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
3、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这个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值到全面抗日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匿名回答于2021-08-03 17:48:24
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个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式转变的枢纽。
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
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匿名回答于2021-08-03 17:55:33
匿名回答于2021-08-03 17:59:52
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一1938年10月,为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1938年一1943 年底,为战略相持阶段;
笫三阶段:1944年初一1945年8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早在1938年5月,毛泽东在他写的《论持久战》中,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最后胜利必属于中国。
他还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匿名回答于2021-08-03 18:01:28
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标志是日军改变战略方针 。
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德国法西斯投降,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标志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顽强抵抗,与日寇浴血奋战。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规模会战,这些大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实力和精锐部队,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战略相持阶段。
第二阶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又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伪中央政权。国民党顽固派加剧了反共摩擦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和分裂的方针,敌后战场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进攻苏联,亦不能西进进攻印度。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大发国难财,使其统治日趋腐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度过了抗战中最困难的阶段。
第三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国民党军在滇西缅北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赢得了美英盟国的巨大赞誉,但在豫湘桂战役中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了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人民的热烈响应。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本土先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国民党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举行反攻。日本帝国主义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匿名回答于2021-08-03 18:06:34
战略相持阶段:标志是1938年11月到1945年6月 口号是苦撑待变
战略反攻阶段:标志是1945年6月到九月 口号是对敌人的最后一战,在1945年9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拉下胜利的序幕。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请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永记那些流血牺牲的战士们。
匿名回答于2021-08-03 19: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