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抗日战争前后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

1912年中国内务部统计的中国全国人口为4.058亿人,由于国内处于和平时期,政权组织能力可以,这次人口统计数字是比较准确的,接下来由于战争中国直到1953年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比较准确的人口统计,1912年到1926年中国除直隶陕西湖南四川等地,大多数地方比较和平,人口增长应该比较快,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全国人口为6亿,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为7亿,十年增加一个亿,且是在和平时期更大人口基础上,因此之前战争时期则应该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增长为一个亿,也就说中国人口在1937年就已经达到了5亿,国民党在1947年曾经统计了一个全国人口为4.75亿,由于他政权组织能力低,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无法去统计,这只是一个估计数字,从1945年到1950年中国仍然处于全面战争时期,人口增长应该比较慢,1945年中国人口大约有5.5亿,从1912年到1953年四十年中国人口增加两个亿。

匿名回答于2020-03-09 11:39:49


抗日战争前中国人口1912年为4亿,1928年为4.7亿,1936年为4.7亿(估计)。历史上,中国人口一保持世界人口较大比例。1850年中国人口约4.3亿,占世界人口的34%。由于战乱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国人口增长缓慢。1949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亿,占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


1931年爆发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大约900万平民在抗日战争中死亡,另有800万平民因其他原因死亡,9500万人沦为难民。根据蒋梦麟的回忆录,1400万年轻人在被强奸后死于饥饿。据估计,中国抗日战争的直接人口损失为2062万人。


而战争中军民伤亡的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据估计,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1950年起,由于生产发展、人均寿命提高,世界各国人口迅速增长。到1990年末,中国人口已达11.4333亿人,但占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匿名回答于2021-06-04 23:46:5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