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式刹车散热性较鼓式刹车要好,在连续踩踏刹车时比较不会造成刹车衰退而使刹车失灵的现象。
2、刹车盘在受热之后尺寸的改变并不使踩刹车踏板的行程增加。
3、盘式刹车系统的反应快速,可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因而较为符合ABS系统的需求。
4、盘式刹车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煞紧作用,因此左右车轮的刹车力量比较平均。
5、因刹车盘的排水性较佳,可以降低因为水或泥沙造成刹车不良的情形。
6、与鼓式刹车相比较下,盘式刹车的构造简单,且容易维修。盘式刹车缺点:1、因为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煞紧作用,使盘式刹车的刹车力较鼓式刹车为低。2、盘式刹车的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面积较鼓式刹车的小,使刹车的力量也比较小。3、为改善上述盘式刹车的缺点,因此需较大的踩踏力量或是油压。因而必须使用直径较大的刹车盘,或是提高刹车系统的油压,以提高刹车的力量。4、手刹车装置不易安装,有些后轮使用盘式刹车的车型为此而加设一组鼓式刹车的手刹车机构。5、刹车片之磨损较大,致更换频率可能较高。
匿名回答于2019-06-09 03:26:00
1.悬架结构,一般前置前驱车辆,转向拉杆在车轴后方,所以卡钳布置在前方。其他中置发动机有些转向拉杆在前方,会导致卡钳靠后。后悬架的影响类似,扭转梁和多连杆的也是考虑卡钳最后布置以及驻车拉索走向。
2.卡钳靠前和靠后会对轮毂轴承受力产生影响,一个方向会增大轮毂轴承受力,一个方向会减小,但不同减速度下力一直变化的,但这个影响应该不大。具体可参见刘维信《汽车理论》,本人曾计算过角度与制动减速度对轮毂轴承受力的影响;
3.泥水侵袭和散热的影响。但也影响不大,因为不论前后基本都不会布置在车轴下方(更正一下,印象中真有一个布置在车轴下方的)。制动系统就是为了耐热,如果角度对散热都有这么大影响,热容量就设计太水了。我个人认为,一般都是悬架布置好了之后再分配卡钳角度。而在角度选择上只有优化因素,没有设计因素(决定因素)。
匿名回答于2019-05-27 2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