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观是回顾、观察、预见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细枝末节的变化,不是价值观边缘、外围的变化,而是价值观主轴、核心的变化,是价值观的整体性变革,是价值观范型的转换。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既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和发展状况的反映,也是对人们理想中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期盼。
因而,社会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其多样化,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念的结构性变化和多样化,表现为新的价值观念的不断出现。不难看到,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结构性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特征或表现形式,就是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复杂化。具体说来,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和新的价值观念结构的形成,具有几个重要的社会学特征。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24:09
1自由。在我们的社会上,我们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自己去决定,我们是拥有自由权的。
2民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特色的国家。但也都拥有绝对民主。
3公正,我们这个社会是公平公正的,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公平的。
4法治,法治是一个社会安定的前提,基本条件。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21:2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指的指的是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只是对国家。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24:29
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理解:爱国才能担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26:23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
6、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26:3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党和政府不断重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公正和法治。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31:20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33:18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34:12
匿名回答于2021-10-01 04: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