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年代初期的几年,人们的生活正在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的卡脖子,所以人们生活非常困难的。
首先是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等大幅减产人们的吃饭问题都出现了问题。
其次,60年代初中苏关系交恶,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还苏联贷款也间接造成了物资紧张加重了人们们生活困难。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7:54:21
20世纪60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是:自行车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住房也相对简陋,蓝黄色的制服是那时候比较流行的服装,统一缴纳公粮,很多人聚在一起听一台收音机,吃喝的东西和现在差不多,家里的孩子比较多,很多人都吃不饱,经济比较困难。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7:02:39
中国六十年代初期,农村是队为基础,有劳动能力的人,每天听生产队长打钟集合分配活计,挣工分,整劳力每天十分,劳动产品按劳和按人分配,有工副业的生产队工值高一点,没有工副业的工值就低一些,物价指数比较低,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基本上能够吃饱饭,肉蛋奶比较少,城市的劳动力基本上是进工厂上班,产品按计划生产,生活水平略比农村好一点,总之,那个时代的生活水平一般,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但是,人们的精神面貌还是不错的,干劲十足……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8:57:14
我的答案是中国60年代初期。人们的生活确实不太好!那个时候国家很贫穷!甚至吃不饱饭!
我那个时候上小学,每天就吃不饱饭!很少有几家能吃饱饭的!那时我们家楼周围有些野地!长着不知名的野菜可以吃!妈妈把这些菜剁碎了,掺在玉米面儿里。做成的团子!一碰就散,因为菜太多,面太少了!跟那时候比,现在的生活简直是上了天堂!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7:54:36
60年代初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生活日用品都是凭票证购买,有鸡旦票布票粮食供应证肉票煤炭购买本,豆腐票,买自行车,暖并等工业产品就得用工业卷,人们的一曰三歺基本都是玉米面掺有各种野菜的窝窝头^玉米面粥,这个局面主要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原因。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8:18:18
这个问题我来答,因为我是六十年代的人。是比较困难的,先说吃,吃的东西较少,粮食不够吃,有时候还须挖野菜吃,以补粮食的不足,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一切东西都是按人分配的。
穿的也很寒酸,以自己织的老土布为主,颜色很单调,以黑,蓝,灰,为主,用的东西很少,集市商店里的日用品很贫乏,好多东西没有,跟今天的好日子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8:20:47
中国60年代初期,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生活很艰难,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农村还好,可以挖挖野菜,甚至吃树皮充饥,城里粮食定量,不够吃只能喝粥,当时,饿死了许多人,中国6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即使没饿死,也大多营养不良,也是解放初期,又要赔偿苏联合同损失,吃不饱穿不暖,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5:52:20
我是60年代生人,尽管不计得六十年代初期的生活,但是常听父母及老一辈谈论六十代初期的一些事情和人们的生活情况。
那个时候国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老百姓大部分生活贫困,国家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人们都在兴奋中,豪无私心的投身于国家建设生产中,晚上还要到民校参加识字学习。
人们不计得失,奋发向上,积极分子到处涌现,国家一片兴兴向荣的景象。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6:57:56
中国60年代出去生活是非常苦的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五八年全国发动的大跃进 。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灾难,生产力遭到一定的破坏 。在现实当中不符合规律的冒进行为,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紧接着就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时很多地方吃不上饭 ,农民饿肚子,全国陷入了饥荒年代。 但是那是人们的精神,是富有的 思想是考上的 虽然日子苦,从来没有人叫苦,人们每天从精神层面儿都会感到很快乐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我们只注重了精神文明建设,却忽视了物质文明建设 。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6:04:28
中国60年代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物资匮乏,能吃饱饭的就是好人家。一个家庭都好几个孩子,再加上老人,都在七 八口人左右,一天得吃的了,人们都是粗茶淡饭,几乎没有菜,大酱 咸菜是桌子上的常见,秋天白菜 土豆都得买上千斤;水果很少见,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点肉和细粮;我们东北冬天特别冷,墙上都挂着冰溜子,冻不死,饿不死都是命大的。
匿名回答于2021-08-04 16: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