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1890-1940大事记?

自逊清光绪初年起始,昆曲可说是一个中兴时代,虽不能比干、嘉

时的笙歌遍地,人尽度曲,也极风行一时.因这时经了红羊事变,

元气方复,由于官府的提倡,点缀升平,昆曲人才,次第辈出.昆

曲班既名伶迭见,苏州人对于习曲的兴趣方浓,差不多凡是中上级

家庭的子弟,都得学几句曲词,以为风雅,昆曲遂成不多见的盛况

.班内名伶,佳材甚多,先后二十年,如官生麻金,福来,巾生王

鹤明、阿掌.老生李子美,黑衣生沈寿林、六旦周凤林、葛子香、

葛小香,作旦聚林,正旦阿四,大面王松,白面茂松、副姜善珍、

陆四、刺旦双庆、老外庆寿、丑小阿三、小王四等,次第闻名一时

.爷台(昆曲票友之称)中尤多人才,大面张云亭、六旦程练秋,

老生张润亭,老外程藕卿,正旦张玉荪、丑陈子和,副杨剑三,小

生徐凌云,王蔚伯等,均一时着手盛誉.笛师殷老四,鼓板松福,

都是不可再见的能手.将近有二十年这般的鼎盛风行,那自然可说

是中兴时代了.直到光绪去世,方一度衰落.鼎革之后,昆曲班与

爷台们,虽仍维持着登台与客串,但并不是常年演唱,此时的昆曲

,进入中落时期.至民国初年,昆曲传习所虽成立,昆曲班却己风

流云散,难得登台,昆曲的衰落,已到极点.直到民十二年起,昆

曲传习所以新乐府班名登场,因所员剧艺尚佳,人亦齐整,又有顾

传玠、朱传茗、倪传钺、王传淞等几个特殊人才,遂名震苏沪两地

,昆曲前途,似又有光明希望,新乐府在上海大世界演唱时,是新

乐府的全盛时代,但尚不能比美光绪初年的中兴时代,不过昆曲在

戏剧行中,已有了立足点.惜乎如昙花一现,顾传玠脱离之后,即

一蹶不振,走上了没落途径.

匿名回答于2021-09-18 07:16:2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