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戚继光抗倭有什么历史意义?

除了留下一点信念,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为真正平息倭寇之乱原于“隆庆开关”,跟戚继光的关系不大。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19:49:04


明万历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饱受倭寇肆虐。当时明朝在东南沿海的驻军大部分为自明开国以来所组建的卫所军。会所局发展到万历年间,已经战力所剩无几。而往后之中,其实有很多不是日本人。还有很多都是东南沿海的渔民或者海盗。

他们熟知地形,也知道当时东南沿海的守军情况。所以一开始明军跟倭寇的战争,大多以失败为主。造成东南沿海各地人心慌慌。

而戚继光将军一开始就编练新军,战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屡战屡胜,基本扫清倭寇。

在明中期,让民军的战力得到妥善的增强。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08:20:32


戚继光抗倭的主要意义有两方面:

从军事方面看,有五点:一是有效遏制了当时沿海边防日渐衰退的形势,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明朝中叶以后,军备废弛,卫所糜烂,特别是南中国地区承平日久,卫所驻军基本丧失战斗力,抗倭斗争的胜利,锻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术先进、意志顽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敢打敢拼的胜利之师,特别是戚继光组建训练的戚家军,拥有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这支部队不但为明政府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而且极大的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使明政府在南方拥有了一支值得信赖的野战力量。二是抗倭的胜利证明了了军制改革的成功,为后来百余年间的抗倭提供了成功借鉴。当时中国人口、财力和军队数量都超过日本多倍,倭寇还非正规军,然而明军几十年间在沿海却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一反常现象,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双方在军事组织和战术上的差距。倭寇虽缺乏统一指挥,只以小股力量杀人越货,却体现出日本下层社会结构的严密,其大小头目对下属能施以严格管制和指挥,还采取了飘忽不定的狡诈战法并配备了仿西洋火枪而制成的鸟铳,因而屡屡以少胜多。明朝军队量多而质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实行“卫所”世兵制,每个“军户”出丁一人,代代不变。此制度建立后,士兵逃亡和换籍众多,至明中叶以后卫所出现大量空额,所剩残卒也多为军官役用,训练废弛。偌大的明王朝,纸面上兵力多达280万人,能作战的却十分有限。戚继光奉命抗倭后,立即改革军制,不用卫所制的世兵,招募流亡农民和矿工,精选3000人组建新部队。这些士兵多受过倭祸之害,戚继光就此以“保国卫民”训导官兵,同时严肃军纪,实行“连坐法”,规定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等法规,使所部战斗意志高昂。他还摈弃旧式“看武艺”的训练法,采取了鸳鸯阵等新战术,并建立了队、哨、营等新编制,组织调度比较灵活。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三是抗倭的胜利为明政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四是抗倭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在繁忙的军务中,戚继光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五是抗倭胜利使明廷将注意力转回北方边界,加强了北方的国防力量。抗倭胜利后,明政府得以将抗倭主力调往长城防线,极大地增强了明朝政治中心的安全。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入寇,戚继光又活捉长秃。

从社会政治方面看,有三点:一是保卫了家园,避免百姓流离失所以及遭受海盗侵害,二是恢复沿海经济发展,为东南地区创造了的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三是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匿名回答于2022-06-26 00:58:18


抗倭斗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戚继光的功绩有何历史意义?


戚继光在历史上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抗击倭寇斩草除根。结果,自己晚年十分凄惨。李成梁总结后,李成梁抗击倭寇时,从来不对倭寇斩草除根。飞黄腾达一辈子。成为鲜明的对照,引人深思。然而,就是在李成梁的抗击满清倭寇中,不斩草除根。最后,被他扶持起来的满清,葬送了给他富贵荣华一辈子的明朝。引人深思。令人深思。


戚继光的事迹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和教育?


热爱祖国,一腔热血保卫祖国,坚决反击外来的侵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大家一般都十分了解,但戚继光征战经历不光只是这些,戚继光在历经十余年,扫平东南倭寇后,还被调往北方,镇守蓟州,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之军务。在此期间,一方面他积极整顿边防,将旧城墙加高加厚,并修筑了大量空心敌台。另一方面又设立车营,创立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同时整顿军纪,调浙兵北上,成为守边的主力。不久之后,多次成功抗击抵御鞑靼骚扰。戚继光是一位成功的军事家,不仅拥有较高的军事领导指挥才能,而且非常懂得排兵布阵,他撰写的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戚继光,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05:18:05


从宋朝开始,倭寇就一直袭扰我们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明朝时,倭寇更是成为朝廷一大隐患。而且朝廷一直处于劣势,倭患也愈演愈烈,此时此刻,戚继光站了出来,带领戚家军抗倭,打的他们闻风丧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绩,保护了沿海百姓。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21:23:15


军事方面:

1: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

2:抗倭的胜利证明了了军制改革的成功

3:抗倭的胜利为明政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4:抗倭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5:抗倭胜利使明廷将注意力转回北方边界,加强了北方的国防力量

社会政治方面:

1:保卫了家园,避免百姓流离失所以及遭受海盗侵害。

2:恢复沿海经济发展,为东南地区创造了的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

3: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04:17:12


戚继光前后在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抗击倭寇十几年,一举扫平了多年来威胁我沿海地区的倭寇,先后斩杀倭寇几万人,保证了沿海地区秩序的和平稳定,不仅仅于此,戚继光在军事上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改装了火药,大炮等军用武器,大大提升了明朝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

也正是因为他英勇抗击倭寇的入侵,所以他被称为民族英雄,受到后世万人的景仰和尊敬。但是我觉得和抗击倭寇比较起来,戚继光的英勇更加体现在他抵御鞑靼的入侵上

匿名回答于2022-04-03 00:54:12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明代名将戚继光不仅有一腔爱国热情和战场指挥才干,还是一位锐意进取、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的创新者,其行为成为当朝后期衰败阴暗局面中的一个亮点。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00:07:57


戚继光所在的明朝中期,国力衰退,边界和沿海地区的防范能力差了,让倭国看到了,便有了明朝倭人侵华的事件。

1.改革明朝军制,明朝军队世袭制使得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万历皇帝的三次亲征加快了军队的承袭,战斗力大减。

戚家军的选拔在当时是最有成效的军事改革,保证大明王朝海边安全多年。

2.弘扬中华,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倭寇是外患的一部分,当然时的北方蒙古人时而侵略,南方越南人发动的战争(土木堡之变),西南地区的土司蠢蠢欲动,基本上,四周皆有敌人,明朝看着很危险,估计打不过就可能是五胡乱华明朝版。幸好内部政事有张居正,外部军事由有戚继光等名将,为明朝撑着最后的气概与尊严。

3.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大明王朝最后的名将袁崇焕的骑兵部队,前身是戚家军。

4.戚继光留下的军事著作拔高了明朝军事水平,巩固了沿海地区的军事防范能力。5.搞定沿海问题,明朝军事核心转向北方蒙古和后来的女真族。

匿名回答于2022-04-03 03:06:32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历史意义有:是他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从而在抗击倭寇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更是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从而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整个中国的大历史角度来看这些人身上发生的一些小事,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是不容小觑的,各种因果关系恰是历史的重点。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他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所体现生命的意义会慢慢地在历史长河中显现出来。

匿名回答于2022-04-02 08:13:0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