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延迟)K+通道(K通道),也就是H-H模型中的K+通道。单通道电流记录显示,单个K通道电导在2~20pS,通道平均开放寿命为数十毫秒。
快(早期)K+通道(A通道),该种通道外向的K+流在膜去极化的早期就出现,表明通道的活化时间常数比慢K+通道小得多,但在-40毫伏以上该通道即关闭。电压钳位实验表明,其宏观电流动力学与Na+电流相似。较低浓度的4-氨基吡啶即能阻断该通道,它也可被四乙胺阻断。
Ca2+活化的K+通道,该种通道的开放,不但与膜电位有关,而且依赖于细胞内Ca2+的浓度,每个通道需结合两个Ca2+才能活化。单通道电导可高达300pS,并有较长的开放寿命,这种通道与Ca2+通道协同作用,对调节细胞膜电兴奋性的节律有重要意义。
2.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是一种常见的阻遏钾离子通道的麻醉药物。
3.作用机理是:四乙胺可以与钾离子通道按照1:1的比例结合,即一个四乙胺分子堵塞一个钾离子通道,阻碍钾离子通道的活化和对其他电位的稍微影响,是动作电位的下降显著延长,甚至长达数百毫秒,从而起到麻醉的作用。
匿名回答于2023-09-10 05: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