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描写中的省略号,表明中年闰土反映迟钝、麻木,无法尽情表达内心的痛苦。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灰黄脸色、眼红肿、手开裂,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恭敬而又含糊。身上有刻骨的木衲、呆滞、迟钝麻木。
对"我"毕恭毕敬的,要水生“给老爷磕头”。典型的在重重压迫之下的麻木精神的和为饥寒所困却只能无力的中国农民。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16:40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
少年闰土外貌: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中年闰土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27:11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27:47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36:51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38:40
灰黄色布满皱纹的脸,肿的通红的双眼,粗笨开裂犹如松树皮一样的双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讲述着闰土的辛酸血泪,沉重的生活已经让当初那个月下扎猹的活泼少年变得卑微,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这些外在表现,正是封建文化内在压迫的体现。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40:31
打破社会禁锢等于造反,追求幸福就是越规,愚昧灵魂。难道他不是封建文化的缩影吗?
解放思想,自由幸福,富强中国,才是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追求!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42:16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46:08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中写道:“粗略的一想,谚语固然好像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思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现在就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来做例子罢,这乃是被压迫者的格言,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压迫者是不算在内的。”
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毒害下,少年闰土纯真的人性被板结、扭曲,终于变成了麻木、悲苦、奴性化了的中年闰土。
中年闰土被生活的艰辛压迫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甚至连招架之功也没有了,只能无助地任凭摆布。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5:54:06
鲁迅再见到闰土时,他变得象他父亲一样,他对于鲁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态度变得恭敬起来。叫了声老爷。从这可以看出植根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等级思想,他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6: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