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北京市委的理论刊物《前线》约请邓拓开辟一个杂文专栏,由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轮流撰稿,各自选题,文责自负,取名《三家村记》。这一专栏的文章和《北京日报》的《燕山夜话》均深受读者欢迎。由于《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后,北京各报没有及时转载,毛泽东认为北京市委包庇坏人,不支持“左派”,说北京市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要解散北京市委,点名批判了《三家村记》和《燕山夜话》。
匿名回答于2023-09-12 04:49:49
其中一些篇章批评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对时弊有所讽喻。但这种批评与讽喻后来被认为是“有步骤有组织有指挥”的政治行为,遭到批判。一般人认为,批判者的真实动机意在指向这三人身后的北京市党政系统,对三家村的批判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直接突破口。最终导致了北京市委的改组及其随后一系列的政治变动。邓拓、吴晗也在不断升级的批判与迫害中含恨而死。
1978 年8月,经中央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做出《关于“三家村”冤案的平反决定》。
匿名回答于2023-09-07 08:47:01
1961年北京市委的理论刊物《前线》约请邓拓开辟一个杂文专栏,由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轮流撰稿,各自选题,文责自负,取名《三家村记》。这一专栏的文章和《北京日报》的《燕山夜话》均深受读者欢迎。
匿名回答于2023-09-07 08:49:16
匿名回答于2023-09-07 08:49:55
《三家村札记》的三位作者是:廖沫沙、邓拓、吴晗。
《三家村札记》是刊物《前线》杂志上的一个专栏,其主要介绍做人做事、行军打仗等方面的历史知识,并以此指出现实生活中的错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文章篇幅较短,但富于启迪性,给当时的读者灌输了很多知识与真理,因此深受读者的喜爱。
匿名回答于2023-09-07 08: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