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古代称勺子为箸正确吗?

古代人称筷子为箸。筷子是明代以后有的名字,明代之前叫箸。我们读明代人陆容的《菽园杂记》。它说当时的江南人,苏州这一片的人,民间的对话有一些避讳的风俗。如果你在开船,就避讳说“箸”(住)。也就是说我们在船上,如果要吃饭你就不能说把箸拿来,这样就不吉利。  你要反着说,说“筷”,拿筷子。这样,因为苏人行船,给我们常用的餐具带来了一个新的名字——筷子。

匿名回答于2023-09-13 02:59:46


正确

古代叫“箸”,箸者,助也,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也叫“筯”,还叫“棶”,因为“箸”和“住”是谐音字,有停住、不吉利的意思,后来就用停住的反义字”快“加个竹字头,就成了现在筷子名称的由来。清朝赵翼曾引用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说:起於吴中。凡舟行讳“住”讳“翻”,故呼“箸”为“快子”。

匿名回答于2023-08-30 08:31:05


并不是正确的,古代是将勺子称作为“匕”或者是“匙”。

勺子(匙)是一种有柄的用以舀取东西的器具,常指用来喝汤盛饭,例如:饭勺:装饭、盛饭用的;

而箸这个称呼则是古代人用来称呼筷子的。

筷子(箸)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用于将食物夹起并送入口中,通常由竹、木、金属等材料制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匿名回答于2023-08-30 08:30:3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