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炉内烧损计算: Mn炉=Mn/1-25% 假定锰在炉内烧损为25% 三、 C计算=C生铁+C回炉+C废钢=4.1%(生铁)χ40%+3.6%(回炉料)χ35%+0.4(废钢)χ25%
四、元素补加计算:C、Si、Mn计算相同,烧损和吸收率不同。 Mn炉-Mn=75%(Mn含量)X(1-20%) 假定锰吸收为:20% X每一百公斤铁水补加Mn铁补加量。
五、炉口增碳剂补加:化学成分要求含碳量为3.7%,炉内成分为3.5%。 X为每一百公斤铁水要补加的增碳剂。 3.7%-3.5%=80%X 0.2%/0.8=X 0.25=X 每一百公斤铁水补加0.25公斤增碳剂。六、炉底增碳剂: 废钢增碳:增碳剂放置炉底,废钢尽量填实,间隙用碎钢料或铁屑把缝隙填实。 如 技术要求含碳量为:3.1%-3.3% 3.2%=75%χ 计算后得:4.27% 每百公斤废钢加:4.27公斤增碳剂 还要计算炉料中,回炉料和生铁的含碳量,调整最终的增炭剂加入量。
七.降C: 规定C为3.2。炉内碳为3.4。X为每一百公斤铁水废钢加入量。 3.4-3.2=0.034(每公斤废钢降C)X 0.2/0.034=X 注: 降碳的同时会带来Mn、Si的变化,如果有降低适当补加。 (炉前所有元素的烧损和吸收率,各种成分的配料,参见我带来的铸造数据手册)
匿名回答于2023-09-13 15:16:39
0.9% 0.9%为增碳剂的吸收率,分解为3.1x6-(生铁x50%+废钢x30%+回炉料x3.2%)除以0.9% 就是所加碳量,我们5吨的炉子就是这样配料 si铁, mn铁 都是这样
匿名回答于2023-09-09 09:54:31
2、根据工艺制定的炉前第一次目标值配料,按照合适的比例,确定好比例后计算出主要元素的含量,一般生铁废钢回炉料配比出来的元素含量应该比炉前第一次目标值小,然后再计算个元素距离目标值还缺少的含量靠增碳剂、硅铁、锰铁等合金作为底料提高元素含量到接近目标值,加入合金具体的量还要考虑到本车间电炉的各元素烧损率,这个需要做统计验证,一般按照实验后的最小烧损率来配料,以防止元素含量过量,第一次调整好后做一次分析,进行补加缺少的合金。
3、配料既要考虑到成本,又要考虑到炉台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要考虑到怎样的配比减少生铁或废钢中有害微量元素在最终铁水中的比例合适化,主要还是经验的积累。
匿名回答于2023-09-09 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