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朱和羹临池心解原文?

二十六

  今世传苏行书署名,艸头右先横;米行书署名,艸头右先直。然“芾”字上半从“艹”,并非艸,即“黹”字省文耳。伪米迹,则直于艸头下加市,岂海岳善书,乃至自误其名乎?按米书款,自元祐六年以前,皆作“黻”六年之后,改书作“芾”。即署名一字,可以辨真伪,并可辨真迹作书之前后。  

【注】误:疑为娱 。

二十七

  作字有主笔,则纪刚不紊。写山水家,万壑千岩经营满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馀层峦叠嶂,旁见侧出,皆血脉流通。作书之法亦如之,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 四面呼吸相通。 

【注】纪纲:这里指书法的基本规则。

二十八

  古来善书者多善画,善画者多善书。书与画殊途同归也。画石如飞白;画木如籀;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郭熙唐棣之树,文与可之竹,温曰观之葡萄,皆自草法中得来,此画之与书通者也。至于书体:如鹄头、虎爪、倒薤、偃波、龙凤、麟龟、鱼虫、云鸟、犬兔、科斗之属;又如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高峰坠石、 百岁枯藤、惊蛇入草、龙跳虎卧、戏海游天、美女仙人、 霞收月上诸喻, 书之与画通者也。览韩退之《送高闲上人序》、李阳冰《上李大夫书》,则书画相通之理益信。 

【注】鹄头、虎爪、倒薤、偃波、龙凤、麟龟、鱼虫、云鸟、犬兔、科斗之属,均为古代书体名,其中以鸟书为物象装饰文字,始见于吴、越、宋等作错金铭文。

匿名回答于2023-09-14 22:47:38


清代作家朱和羹《临池心解》原文:“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

匿名回答于2023-09-11 12:34:01


没有明确结论。
解释原因:朱和羹临池心解并不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份文件,而是一幅画。
这幅画作于元代,描绘的是一个春日泛舟的场景,画中有一位文人朱和羹,他正坐在小船中,在心潭的池畔发呆。
内容延伸:朱和羹临池心解是中国古画中的佳作,画面诗意盎然,意境深远。
这幅画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也是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体现。
因此,对于学习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而言,这幅画值得认真品读和欣赏。

匿名回答于2023-09-11 12:34:04


朱熹《观书》中的“临池心解”一词并无明确的原文,而是指观察一池清水,心中自然而然解读出一些哲学、道德的道理。
这是朱熹的一个文学形象,表达了他的治学思想和修养哲学。
延伸来说,这个词汇也常用于形容读书人的心境,即凭借一种精神的临场感和超然境界,获得更深刻的意义和体悟。

匿名回答于2023-09-11 12:34:0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