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声能完全解释这个问题吗?应该不能。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关好门窗、安静的房间睡觉,听不到外边的下雨声,睡眠照样会很深很好;
在阴天、下雪天,睡眠也会比平时更好。
虽然人的听觉在睡眠中一直工作,但在上述情况中,并没有声音传入到人的耳朵里,可是仍然 出现了比平时更深更好的睡眠。
除了
几位答主提到的白噪声导致的遮蔽效应
,还有另外的重要原因
。这个重要原因与人体的
神经自我调节机制
有关,是一种原始的生物本能
。
在
远古时代中,阴雨天气时
,虫、鸟不方便寻找食物,于是虫、鸟蛰伏,进而以这些虫、鸟为食的较大型动物也没了捕食对象,于是,大型动物也蛰伏。此外,下雨天对动物而言,是相对恶劣的天气,容易迷路、受伤、雷击等。所以,
绝大部分生物在下雨天都倾向于蛰伏,休养生息。
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动物的这种行为倾向性通过遗传保留了下来
(行为遗传学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藏伏在生物体内部。当然,人也保留了这种原始的倾向性。人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历经了单细胞、多细胞、脊椎生成、腮的产生和退化等多个生物演化形态,相当于一部微型生物进化史,所以保留一些原始本能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行为选择倾向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我们对这机制没有主观上的控制。(不是我们在下雨天有意识地深睡眠:)在外界自然条件出现时,比如湿度、温度、雨声,甚至包括电磁场的变化,就激发了我们身体内部的深睡眠机制,于是,我们从一场酣睡中醒来,探头往外看,已是一窗雨天。
------------------------
匿名回答于2023-09-15 03:21:25
匿名回答于2023-09-07 00: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