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匿名回答于2023-09-16 03:33:14
首先,在思想上,王阳明的心学在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根据【明史】记载,王阳明在世时经常在会稽山阳明洞讲学,来听他讲学的人络绎不绝,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山野村夫。在王阳明去世后,由于阳明心学受众面广且影响深刻,学习心学的人在学术上自成一派。王阳明是弘治年间人,但在明代嘉靖年间还有广泛的信徒,例如嘉靖年间的内阁大臣赵贞吉。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学不仅仅在他自身所处的年代影响深远,在其去世之后也给明代的学子和大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由于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在儒学体系上简单的增加和创新,而是主张使得心学的思想内核能够体现在其信徒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中。
再加上明代不少权臣都是心学弟子,他们本人受心学影响,因此通过治理朝政也影响了明朝的上上下下。从这一点来说,正是由于王阳明心学在明代的影响巨大,从而使得他被称之为明代圣人。
匿名回答于2023-09-03 05:27:26
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匿名回答于2023-09-03 05: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