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王阳明心学最高境界?

阳明心学的最高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就是“良知即易”,良知是心通于天的良知,易道是人通于天的易道,二者在境界上是殊途同归的。简单说致良知就是遵循这颗干净的心,去做干净的事。

王阳明心学的来源龙场悟道,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王阳明在一种困顿和痛苦之中,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其次王阳明在人生低谷时读了一部奇书,这本奇书就是《周易》,如果没有《周易》,王阳明根本就不会有后面的龙场悟道了,也就不会有阳明心学之说了。


王阳明的心学一共有七重境界,这七重境界都与《周易》相关,心学的境界是为了树立人心正道,也就是使未来的人心能够归于正道。


阳明心学不断的告知我们做人做事、修心修炼,都要能立于根本、合乎规律,才能最终走得远、站得高。心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知天道,才能明人事”,要让我们将眼光放的更高、更广,而我们平常人,只在乎自己的一点点利益,这样人生就会很狭隘,没有什么大作为。


王阳明对《中庸》也有较深的理解,王阳明把《中庸》的“命、性、道”与《易·说卦》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贯穿起来,说:“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


匿名回答于2023-09-16 03:44:07


王阳明心学的最高境界

1,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2,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

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3,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便是功夫。

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4,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5,慎思之,笃行之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

匿名回答于2023-09-03 11:09:56


王阳明心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当心与天地相通,生命即产生质变。王阳明心学分七种境界,每一种境界都代表着人生的智慧:体会生活,直面苦楚;保持本心,保持满足;光明之路,正向发展;合乎自然,追求规律;看清前路,心胸开阔;中庸之道,抓住真实;纯洁内心,做个孩子。

匿名回答于2023-09-03 11:10:0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