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手不释卷的吕蒙有怎样的品质?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在《孙权劝学》中,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匿名回答于2023-09-16 07:19:21


积极上进,知错能改。

匿名回答于2023-08-29 15:04:09


吕蒙: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善学,豪爽。乐于助人,慈悲为怀,疾恶如仇,孝敬父母,恪守臣遏,以大局为重。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07:23:07


吕蒙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吃苦好学,读书破万卷的精神品质。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07:23:10


吕蒙的人品和德政

吕蒙精忠报国,因功受赏不计其数,但将“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丝毫不动,并责嘱家人在自己死后全部上缴国家。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千古不变的名言,正出自于东吴著名军事家吕蒙之口。吕蒙由一介寒士而领一代风骚,称誉当时,名播后世。他所具有的人格、情操,皆为楷模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07:23:11


吕蒙正是北宋的一代贤相,三次为相是对他能力的认同,也是对吕蒙正的品格的肯定。同时代或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大多集中于对他品格的赞扬,比如“宽厚”、“气量”、“质厚宽简”等。

吕蒙正由于为人仁厚宽容,严于律己。在朝中名望甚高。且吕蒙正为人刚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隐瞒受到皇帝的赞许。

吕蒙正的度量,是很好地印证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07:23:1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