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个人面前,鳌拜简直就是一个小儿科。
此人操纵权柄三十年,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欺上瞒下,大肆网罗人才,形成了清朝史上最大的党派,“门生故吏遍於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他就是穆彰阿!
匿名回答于2023-09-16 16:27:33
穆彰阿就此正式挤入帝国的核心圈子。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穆彰阿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成为了道光的贴心跟班。而也就是在这一刻起,他利用自己满人的身份和善于窥测皇帝心理的特长,一改嘉庆时期的隐忍,开始了政治上的狂飙猛进,一举拿下了道光朝,甚至是大清第一权臣的名号。
郭佳·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大臣。穆彰阿进士出身,历任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他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
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咸丰皇帝继位后,重新起用林则徐等人,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病死。
匿名回答于2023-09-03 10:36:15

穆彰阿
嘉庆帝非常注重这个满洲青年官员,认为他“年方立壮,令其留心学习”于是决定给他再加加担子,让他兼任刑部侍郎。然而在刑部穆彰阿一次上奏二十三件判决本,其中有二十二件是“斩立决”。一向以宽仁著称的嘉庆帝一看到送上来这么多死刑案件,一定是“因循积压”,认为穆彰阿对刑部事务“全不究心”,将其从吏部侍郎的正二品降为从三品,而且是“候补京唐”。
穆彰阿最大的能耐就是关键时刻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让嘉庆认为他是人才难得,五月份就着手安排让他复出,重新担任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一年后又让他兼正红旗蒙古副都统,手中握有重要兵权。在嘉庆一朝,可谓是穆彰阿能文能武岗位历练的重要时期,虽然短暂跌倒却神奇强势复出,在嘉庆晚期又出任左翼总兵,一时之间举足轻重。
风光无限在道光
如果说嘉庆朝是穆彰阿官场爬坡阶段,那么在道光时期,则是逐渐达到了政治巅峰时期,一时之间饱览了无限的政治风光。在四十岁的黄金年龄时刻,穆彰阿在道光的持续使用下,大力推进漕运工作,在出任漕运总督后,成绩显著。不久,穆彰阿在天津有处理了“北仓贮米变色”案,在此过程,对存在的问题穷追不舍,一直到把二品大院撤职查办才回京复命,这些都让新皇帝对他格外信任。道光七年,穆彰阿入军机大臣学习行走,成了有清一代满蒙翰林出身任军机大臣的第六位,其提拔速度和重用程度为清代一朝罕有。

道光帝
穆彰阿不光得到权臣英和的推荐,更是得到三朝元老曹振镛的大力赞美,把他比作“中天柱石”,以此可见,在高层人脉中,穆彰阿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是进一步将英和与曹振镛为官之道进一步发扬的人,当时的官场秘籍就是:“多磕头,少说话”,穆彰阿四面春风,八面玲珑,几乎从皇帝到权臣无一不对其称赞有加。
匿名回答于2023-09-03 1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