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怎么评价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颇受争议的人物。书中写她“任是无情也动人”,可见她具有青春少女特殊的美貌,“艳冠群芳"是风韵气度之美的高度评价!薛宝钗还是博学多才之人,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无数不通。甚至凡上提及的草木之名也无所不晓。致使史湘云甘拜下风。至于诗才之敏捷,足与林黛玉媲美,笔挥海棠诗,讽和螃蟹咏,案翻柳絮词,博得众口称赞。神采飞扬之容加非凡之才,足称“才貌双全”之淑女!但作为封建时代皇商大家庭出身的薛宝钗,是一个世俗私有观念十分浓厚的人,严守妇德规范,一举一动均按尊传统的尊长意志办事。薛宝钗的处世为人是"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在待人接物上往往表现为不疏不亲,不远不近,言谈时不妄言轻动。她满口"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长辈面前是谦恭有加,见势奉承,在王夫人,贾母面前,极尽巴结之能事,处处显出端庄大方,举止得体的行为。贾母要她点戏,她心知老人的脾性,专点热闹之剧《鲁智深闹五台山》,深得贾母称心。明明是王夫人一巴掌打成金钏儿跳井,她反过来说金钏儿这丫头也太糊塗!这种开脱,深得王夫人之称心。薛宝钗的这些言语行为,使人感觉是何等虚假做作!

在与宝玉“金玉良缘“问题上,她也揣着明白装糊涂。她深知自己的金配宝玉之玉,但她从不表露自己真正的心迹。她也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暗中私恋之情,假如一旦公开自已关于"金玉良缘"的想法,必然受到宝玉的厌恶。因此她佯装不知一切。一方面尽量巴结讨好贾母和王夫人,因为婚姻的主宰权掌握在她们手里。另一方面有意疏远宝玉,以避嫌疑,她和林黛玉从不发生正面冲突,处处以姐妹相处,关心爱护黛玉。当然有时她也表露出内心的世界。“薛宝钗小恙梨香院",宝玉前去探望,她让宝玉坐在炕边上,笑着说道“成日家说你这玉,究竟未曾细细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过去,从项上摘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中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薛宝钗可不是傻大姐,她反复看宝玉之玉这两句后,已经想到了和自已项圈上的两句是一对儿。在这当中,宝钗不过是得到了一个证实,她与贾宝玉将来是匹配的婚姻无疑!而当贾妃从宫中送出节日贺礼,薛宝钗得知她与宝玉所得一样时,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其实她心里已十分明白,薛贾二府结成“秦晋之好"也属定局!此后她带上元妃赠送的腕笼红麝香珠串,在人前晃悠。这足以说明她对“日后有玉方可结为婚姻这一信条的坚守!在此也暴露出这个循规蹈矩的少女内心的真正愿望。所谓的慎静安详,从容大雅,望之若春的美丽少女也掩盖不了她对生活的热切追求。至于她的人谓装愚,安分守拙,总使人感到有那么点虚伪的东西在里头。故有的评论说薛宝钗是"沽名钓誉之流"!这也未必,作为旧时代的一名青春少女,对未来生活充满着自信的打算,这也是属于正常的行为。她的所作所为乃是受到封建旧时代礼制的局限的缘故。应该知道:作者曹雪芹对薛宝钗的非凡美貌与才学是十分欣赏的,对她的私利还是有所揭露的,对她的“可怜停机德”,金簪雪里埋“。的不幸命运是充满同情的!



匿名回答于2023-09-17 17:50:3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