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宝玉“金玉良缘“问题上,她也揣着明白装糊涂。她深知自己的金配宝玉之玉,但她从不表露自己真正的心迹。她也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暗中私恋之情,假如一旦公开自已关于"金玉良缘"的想法,必然受到宝玉的厌恶。因此她佯装不知一切。一方面尽量巴结讨好贾母和王夫人,因为婚姻的主宰权掌握在她们手里。另一方面有意疏远宝玉,以避嫌疑,她和林黛玉从不发生正面冲突,处处以姐妹相处,关心爱护黛玉。当然有时她也表露出内心的世界。“薛宝钗小恙梨香院",宝玉前去探望,她让宝玉坐在炕边上,笑着说道“成日家说你这玉,究竟未曾细细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过去,从项上摘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中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薛宝钗可不是傻大姐,她反复看宝玉之玉这两句后,已经想到了和自已项圈上的两句是一对儿。在这当中,宝钗不过是得到了一个证实,她与贾宝玉将来是匹配的婚姻无疑!而当贾妃从宫中送出节日贺礼,薛宝钗得知她与宝玉所得一样时,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其实她心里已十分明白,薛贾二府结成“秦晋之好"也属定局!此后她带上元妃赠送的腕笼红麝香珠串,在人前晃悠。这足以说明她对“日后有玉方可结为婚姻这一信条的坚守!在此也暴露出这个循规蹈矩的少女内心的真正愿望。所谓的慎静安详,从容大雅,望之若春的美丽少女也掩盖不了她对生活的热切追求。至于她的人谓装愚,安分守拙,总使人感到有那么点虚伪的东西在里头。故有的评论说薛宝钗是"沽名钓誉之流"!这也未必,作为旧时代的一名青春少女,对未来生活充满着自信的打算,这也是属于正常的行为。她的所作所为乃是受到封建旧时代礼制的局限的缘故。应该知道:作者曹雪芹对薛宝钗的非凡美貌与才学是十分欣赏的,对她的私利还是有所揭露的,对她的“可怜停机德”,金簪雪里埋“。的不幸命运是充满同情的!
匿名回答于2023-09-17 17: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