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为什么凡尔赛和约是分赃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匿名回答于2023-09-18 15:11:13


第一,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美、日等,都有自己的打算,都想尽量取得更大的利益.如美国想称霸世界、英国想扩大“大英帝国”的版图,并在欧洲遏制法国,在远东遏制美国、法国想削弱和肢解德国,并从德国取得更大的利益,建立欧洲霸权。 

第二,在巴黎和会处置德国的问题上,英法都参与对德国海外殖民地的瓜分,法国取得萨尔煤矿的开采权,日本则取代德国掌握了中国山东的特权。

第三,和会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和正义要求,对弱国予以宰割和瓜分。如:和会无理拒绝中国的要求,将原先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因此,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的会议。

巴黎和会虽然被英法标榜为“和会”,但战败的德奥被排除在外。操纵和会的五大国,特别是英、法、美三国各有图谋,它们都想在会上分得更多的利益,在和会上激烈争吵、尔虞我诈。

甚至以退会、拒绝签字相威胁,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利益;远东的日本要求和会承认它在大战期间攫取的特权,特别是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权益;帝国主义列强一边争夺,一边勾结,一边妥协,充分体现了其“分赃”的性质。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06


凡尔赛合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由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约。

规定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其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由英、法、日三国瓜分,支付巨额赔款,限制军备。

和约无理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所以没有和平只有强国分赃。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11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召开,由战胜的协约国二十七个国家参加,与会代表代表1000人。作为“半程”协约国的俄国(现在已成苏维埃联邦了)被排斥在和会之外,而战败国也都没能参加。显然这只是一场属于胜利者们的大会。

但话语权也并非在所有胜利者手中,会上唱主角的是英、法、美、意、日五个大国,真正能够操纵大会的也仅英法美三家而已。所谓巴黎和会三巨头就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列强们各怀鬼胎,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瓜分世界,巴黎和会成了分赃大会。

法国通过一战变成了欧洲最大的陆上军事强国,为了确保自己欧洲霸主的地位,他们必须严防死守德国东山再起。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意见是必须严厉制裁德国,企图将德国肢解,在莱茵河左岸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莱茵共和国,成为法德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这一意见英国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英国万年不变政策便是平衡欧洲大陆各国,不能使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超级强国。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英国果断成立反法同盟,阻止法国一统欧洲大陆。一战英国又毅然加入协约国,阻止德意志过分强大。

如今克里孟梭企图肢解德国,这是令英国人担心的,他们并不想将德国打的一蹶不振,从而使法国一家独大。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最上心的是如何掠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但不要对德国本土伤筋动骨。

美国是新兴崛起的资本主义大国,他们一战期间大发横财,参战时间也比较晚,损失很小。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依然是卖力推广他的“十四点计划”。现在来看,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都是很好的建议,不过又太理想主义了,以至于在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这种政治老油条面前处处碰壁。

英法表面上同意将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作为巴黎和会谈判的基础,实际上最后只实现了成立国际联盟,其他的计划都没能落实。最终“十四点计划”完全失败了。

巴黎和会开了近半年,经过激烈的争吵和讨价还价,列强们相互达成了妥协,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凡尔赛合约》。

合约规定,法国收回在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夺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并获得德国最大的萨尔煤矿十五年的开采权。

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十五年,原有的许多边境地区分别割让给丹麦、比利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家。德国失去了八分之一的领土、百分之十二的人口。

同时德国禁止生产坦克、装甲车、潜艇、重炮和军用飞机等重型武器,且只允许保留十万军队。

这些苛刻的条款都为后来希特勒煽动民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凡尔赛合约》让德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压抑着怒火。当这怒火宣泄之时,二战也就爆发了。

另外,巴黎和会三巨头皆将布尔什维克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他们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

巴黎和会上还成立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虽然国联其宗旨是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可实际上却变成了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国联将属于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分别委任给英、法、比及日本统治。一番洗牌后,殖民地还是殖民地,只不过换了主人而已。

中国作为二十七个战胜国之一,理应收回战前被德国强行租借的胶州湾和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但是日本看上了这里,他们提出要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如果不同就退出和会。英法美竟然同意了。他们得罪不起日本,得罪中国易如反掌。

这件事激怒了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迫于国内压力,中国代表退出和会,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有意思的是,即便6月28日威尔逊在了《凡尔赛和约》签了字,1919年11月美国国会投票否决了威尔逊的签字。

作为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的美国,本想利用巴黎和会达成世界领导者的目的,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却发现他们的各种算盘大多没实现,反倒是英法捞了不少油水。

可以说,这场所谓和会埋了不少雷,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大国都或多或少对这次分赃大会存在不满。另一场世界大战正在酝酿。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16


凡尔赛和约就是一个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战胜国为了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等资产,在法国召开了这次会议,他们不管战败国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呼声,更不会在意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苦难。

而是战胜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了重新划分,这些殖民地国家没有得到一点好处,所以它就是一个分赃会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不仅没有收回山东,和约竟然把山东划给了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从而导致了五四爱国运动,成了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39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战争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英法美等国操纵会议,会议通过了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德国割地赔款外,重划德国疆界,德国在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的方式被重新瓜分。所以说凡尔赛和约是分赃会议,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并没有解决。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4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为首的协约国被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同盟国打败后,在法国的凡尔赛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分配协约国所占有的利益,当时中国也以战胜国参加会议,由于牵扯到德国殖民中国山东的问题,所以同盟国建议把山东分给日本,引起了中国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把一个战胜国的土地分给领一个战胜国,不存在公理,所以是分赃!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53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获胜而告终。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并签订凡尔赛和约。会议名义上是建立世界和平体制的大会,实际上是移到会议桌上的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千百万人民尸骨堆上的分赃筵席。

参加会议的一共有27个国家。如果把英国的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联邦以及印度也算作独立单位,就有32个国家参加。苏俄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德国作为战败国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听候处置。

会议完全操纵在大国手里。最初由英法美意日5国代表组成10人会议,主持和会的工作。3月,缩小为四巨头会议,即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和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四人组成的机构。由于意大利的实力远比不上其他大国,所以大权实际是在英法美三国手里。

英法美三大国各带着自己的方案来参加会议,都想损人利己,彼此矛盾重重。以致他们在和会上长期争吵不休。克里孟梭要求得到德国的萨尔,威尔逊很恼火,说至今还没听到有什么萨尔问题。克里孟梭暴跳如雷,说威尔逊是亲德分子,并宣布如不把萨尔交给法国,就拒绝签署和约。威尔逊也不肯示弱,回答说:这样看来您是希望我回家了。克里孟梭说,我并不希望您回家,我本人倒是想回去了。接着克里孟梭就离开了会场。会议陷于僵局。

1919年3月25日,劳合·乔治从别墅中给法美发出一份备忘录,即《枫丹白露文件》。文件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地区,建议莱茵地区实行非军事化。文件提出英美可以联合保障法国安全,希望法国不要过分削弱德国。克里孟梭看到文件以后,立即反唇相讥。他知道英国关心自己的殖民帝国利益和世界贸易的地位,就说:“如果有必要对德国表示宽宏大量的话,那就应在殖民地和海军方面给他提供补偿,还应扩大它的贸易范围。”劳合·乔治当即表示,撤回自己的一切建议。威尔逊则下令华盛顿号轮船立即从纽约开往法国布列斯特接美国代表团回国。

英法美就这样激烈地争吵不休,直到6月,才勉强就和约内容达成协议。1919年6月28日,和约在巴黎凡尔赛宫明镜大厅,正式签订。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57


凡尔赛体系只是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其次,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18:32:5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