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3-09-18 16:55:09
做到有品德,有修养,首先需要有礼貌,俗话说礼貌是修养的外衣,如果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优雅大方,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则是美好的,所以第一印象很重要。教养也是言传身教。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43
2、存心养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拥有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诱惑而丧失。
3、主敬。时时刻刻收敛身心,无论有事没事,都慎重小心修养的功夫。
4、重学。“三人行,必有我师”,重视道德知识学习。
5、力行。儒家重视学习,更重视力行。“学而不行,不异于不学”。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31
2,自觉 有较高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3,自省
能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行为与社会道德准则相对照,作出自我道德执行反省。
4,实践
经常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道德意志,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5,助人为乐
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参加公益活动等。
6,谦虚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
7,包容
宽以待人,胸怀宽广。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42
仁者无敌,心怀仁善之心,方可得天下之心。
义气是交友之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关键时刻鼎力相助。
礼是待人接物的基石,傲慢之人讨人嫌,没有恭敬心,失道寡助。
智,勤勉好学,才学过人,才可以遇事不慌,心智的成熟是成功的捷径。
信,为人诚信是立身之本,信用的失败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36
1.政治修养是道德修养的核心。加强政治修养是有具体的要求的,一个人不仅要加强理论信念的修养,还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
2.人格修养
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这种道德境界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基础之上的。人格修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尊自重。自尊自重是形成崇高人格的内助力。这就要求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名誉,都要固守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家园,不论处于何时何地,始终能够做到荣辱经纬分明,廉耻界限清楚。另一个是良好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品格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的。
3.心境修养
心境实质上就是一种平常、积极、知足、感恩、豁达的心智模式,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是人生的最佳境界之一。
4.生活修养
加强道德修养,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主要由“工作”和“生活”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两部分紧密相连,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日常生活是容易失守的地方。
5.纪律修养
以严格的纪律约行、束心、养性。每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能在纪律条规中找到基本依据。只有不断加强纪律修养,自觉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才能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38
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
三为人正直,自省自律,待人宽容。
四孝敬父母,和美家庭,教养子女。
五与人友善,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维护公德,敬业乐业,爱护自然,节约资源,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9:03
其次是文化修养,文化修养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第三是礼仪修养,礼仪修养彰显一个人的品位
良好的品德包括:“爱心”、“尊敬”、“言谈举止”、“团结”、“友爱”等。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整合行为动机、确定行为目标、自觉调控行为过程等都是个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其实修养涵盖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大到世界观的形成,小到言谈举止。
不过一般从社会人这个角度来说,应该包括:思想、文化、道德、学识、作风、交际等。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34
二,两耳不闻风雨声,管它东南西北声,只求内心安静。无知无畏无求无欲。
三,讲卫生,保持干净,整洁。
四,言传身教,身正不怕影子邪。
五,举过文明大方得体,衣服干净大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31
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泰和精神 崇文尚德、包容开明、务实创新、和谐奋进
3、文明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说:您好 ★客人到来说:欢迎 ★好久不见
4、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匿名回答于2023-09-04 19: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