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筠心姐的上一部书《嵇康》中,提到了类似的二字:琴心。我隐约记得,那时,嵇康曾说过:“我心即琴心。”依我之见,陆羽也是如此。 茶心,是人和事物的本心。陆羽在《六羡歌》中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而在这本书中,他也确如诗中所写。他可以在破屋间,用一只破碗和一颗敬畏之心煎茶,也可以在外界疯传他的事迹及《茶经》时,隐居于乡野,浑然不知。他无意于仕途,更无意与名利,仅将真心奉献予茶。他的热爱与坚持,让他在茶道上达到极致,与茶融为一体。故而,他正似一碗香醇的浓茶:平和、宁静、淡泊、朴实、博爱。
我并非爱茶之人,却也为这种品质所折服。我想,那位假扮陆羽的茶师之所以远不及陆羽,不仅在技艺上的不足,更在于心境上的差距。只要心足够真诚,形式上的东西并不重要。就比如说孝顺不是非得守孝三年,互相尊重也不一定要讲究繁文缛节。因而陆羽并不那么重视煎茶的器具。而假茶师却以金银等俗物制成“二十四茶具”不能不说是违背了茶的本心,全无质朴清远之境,白白糟蹋了好茶。 非但是陆羽,在我心目中,筠心姐亦是个能坚守本心的人。
当网络文学被各种仅可用于消遣的读物占据时,她却能够坚持自我,向我们传达着古人美好的品质,这是难能可贵的。从某方面来看,筠心姐亦指引了我人生的方向。在偶然的机遇下,我发现我很喜欢美术,并希望朝这方面发展,于是就提出要转做艺术生。但由于我文化成绩还不错,刚开始,从家人到老师,没有人支持我,他们都希望我好好念书,学习比较容易挣钱的专业。再者,他们亦担心我起步晚,专业跟不上。连我自己,都曾经动摇过。但后来,当我想起筠心姐,想起她笔下的嵇康、陆羽,他们都在布满荆棘的路途上,书写着发自内心的声音。于是,我下定决心投向艺术的怀抱。
我不知道我今后能否成功,但我知道,假如我选择妥协,我将抱憾终生。 因而,我一直很感激筠心姐。我也相信,只有这样的作者,才能塑造出陆羽这样的形象:心中怀有茶,怀有爱,怀有慈悲。故而,他为百姓和自己的心大力推扬茶道;他身处于暴徒之手,却仍守着一身正气体悟禅心;他心爱的妻子在他人手中,他却不会为救她而置百姓于水火之中……他这一生,可谓是悟透了茶道,守紧了茶心。
匿名回答于2023-09-18 1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