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刘邦的墓为什么没人盗?

埋葬刘邦的长陵已经被盗墓贼多次偷盗。

刘邦的墓也被叫做长陵,它的地址是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向东方向约20公里的窑店镇。长陵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长山”,汉高祖刘邦的墓。

在长陵61亩范围的陵区,看到可供一人进出的盗洞在20个以上,仅在将近800米的刘邦主坟四边,就有参差不齐的九个洞口。已经无法考据这些盗洞究竟是什么时间留下的,但可以断定,刘邦墓已远非被盗墓者首次光顾。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散布在陵区的上万个梅花点式的密集探洞。大概测量一下,深的探洞超过30米,一般的也有15米左右。

在后来的挖掘工作进行中,考古专家在长陵附近发现了,一颗刻有篆文“皇后之玺”的螭虎纽白玉印。这块皇后玺高2.8厘米,重33克,印上方为螭虎纽,虎形呈伏卧状,头尾微向左边蜷曲,怒目张口,造型生动。玉印四周有线雕云纹。印面为正方形,边长各2.8厘米,阴刻“皇后之玺”四个篆字。

因出土地点距离高汉祖与吕后合葬墓只有2里,而史料汉旧仪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由此推断为刘邦的老婆吕后的玉玺。也就是说吕后和刘邦的合葬墓也被盗了,至于是否流入国外,就不得而知了。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14:20:52


因为刘邦的墓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刘邦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

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22:03:05


刘邦的墓在西汉末年被绿林赤眉起义军挖掘。刘邦的墓叫长陵,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帝陵,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陵墓。长陵亦称“长山”或“长陵山”。取名“长陵”或因与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关。也有人认为“长陵”是以西汉都城“长安”的第一个字命名的。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22:03:13


因为汉文帝是一个十分节俭的君王,所以他的陵墓十分简陋也没有太多珍贵陪葬品,从而导致那些盗墓贼都不愿花精力盗他的墓。刘邦驾崩之后,业余历史迷行政专员、历史领域创

因为汉文帝是一个十分节俭的君王,所以他的陵墓十分简陋也没有太多珍贵陪葬品,从而导致那些盗墓贼都不愿花精力盗他的墓。刘邦驾崩之后吕雉开始把持朝政,当时她那君王儿子刘盈根本没有实权。独揽大权的吕雉开始一一铲除那些曾跟她争宠的刘邦后妃,其中唯独一位名叫薄姬的妃子没受到她的迫害,反而还被允许跟随被封为代王的儿子前往封地生活。

这位薄姬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他们母子俩之所以能够躲过吕雉的报复,其原因在于他们并不是很受宠。刘恒身处封地期间这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其为人亦是非常贤良仁厚,所以代国在他的治理下十分安定。与代国的安定不同,远在长安的朝堂却因吕后干政一事十分不太平。待吕雉逝世之后,朝中多位大臣便联起手来清理吕氏势力。

除此之外,这些大臣还将吕雉扶植的年幼君王刘宏给废了,然后将颇受好评的刘恒给推举为新帝。就这样刘恒从代国回到了长安并登基为帝。转变为一国之君的刘恒采取了诸多措施来加强皇权,此外他还兴办水利,发展农业,为汉朝创造了“文景之治”。除了在治国方面颇为尽心尽力之外,汉文帝在个人生活方面还十分讲究节俭。

不同于其余君王的锦衣华服、山珍海味,汉文帝在位期间经常身着粗布衣服,甚至于有时还会穿代表贫民身份的草鞋。在饮食方面,汉文帝也是追求简单,能满足最基本的饱腹作用即可。因为他的以身作则,后宫嫔妃以及朝中官员也都不敢太过奢侈。一生追求节俭的汉文帝最后在自己的身后事上也同样维持了节俭风格,所以他的陵墓十分简陋并未进行厚葬。身为帝王陵墓却简陋到连盗墓贼都不想光顾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22:03:05


刘邦的墓不是没人盗,而是国家早在1965年就开始发掘了,经历十一年,直到1976年才完成勘察,并保护了起来。再者刘邦墓也叫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两公里的瑶店镇三义村,刘邦墓是刘邦和皇后吕錐的合葬墓,并且有很多汉代的开国功臣陪葬,比如萧何,曹参等名臣都葬在此处。

匿名回答于2023-09-06 22:03:04


刘邦墓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发掘的早所以没人盗墓。其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

匿名回答于2023-09-13 14:23:3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