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战国时代 白话 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
经过一番考问,平原君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语不出众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
到楚国后,他与同行的19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
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
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紧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
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10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秦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
就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地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
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
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
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
毛先生对楚王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后来的引用有 张仪 诸葛亮 张仪被楚相“掠笞数百”,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张仪被辱后的幽默、风趣,与妻子戏谑的情状,对读书游说不可动摇的意志,已然再现。
廖廖几笔,内涵丰富、耐人咀嚼。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15: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