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尊称的话是称呼别人的儿子。有令郎、佳儿、麟儿、令公子。
长子就是第一个儿子,次子就是第二个儿子。
历史上有记载: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我国古代长子长孙在家中是享有特权的。往往由长子(嫡长子:由正妻所生之长子)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职位和身份,并确立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的继承制度。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17:16:36
匿名回答于2023-09-07 0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