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控制。老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惩罚型的教育观念已在风口浪尖,但依然有很多家长奉行这句话,甚至现在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表扬。长期以往,这种家庭家与方式会使孩子产生消极、被动、自卑、懦弱、自闭、依赖、叛逆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脾气暴躁、包容心差。
溺爱型
给孩子的爱和自由过了火,爱得不够理智,孩子随心所欲,家庭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的状态。父母、祖父母对孩子百般疼爱,过分保护和溺爱,任其“呼风唤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不假思索的答应。
这样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容易形成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表现为懒惰、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形成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忽视型
父母除了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外,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在精神没有提供更多的支持,对孩子缺乏关爱、缺少要求、没有期待,亲子间交往较少,不关注、不了解,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孩子一种被忽视和冷落的感觉。
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形成较强的冲动性、攻击性、不顺从,且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在青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匿名回答于2023-09-21 01:20:37
匿名回答于2023-09-08 05: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