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无线电波电磁波微波的区别?

  1、无线电波或射频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 3000G[1] Hz 以下 ,按波长的长短分为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  2、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3、微波性质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观点来看,微波这段电磁频谱具有不同于其他波段的如下重要特点: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微波能与介质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以微波频率2450兆赫兹,使介质的分子每秒产生24亿五千万次的震动,介质的分子间互相产生摩擦,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升温速度快。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或在同一量级上。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由于微波波长与物体(实验室中无线设备)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级,使得微波的特点又与声波相似,即所谓的似声性。例如微波波导类似于声学中的传声筒;喇叭天线和缝隙天线类似与声学喇叭,萧与笛;微波谐振腔类似于声学共鸣腔  非电离性  微波的量子能量还不够大,不足与改变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或破坏分子之间的键(部分物质除外:如微波可对废弃橡胶进行再生,就是通过微波改变废弃橡胶的分子键)。再有物理学之道,分子原子核在外加电磁场的周期力作用下所呈现的许多共振现象都发生在微波范围,因而微波为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特性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另一方面,利用这一特性,还可以制作许多微波器件  信息性  由于微波频率很高,所以在不大的相对带宽下,其可用的频带很宽,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兆赫兹。这是低频无线电波无法比拟的。这意味着微波的信息容量大,所以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几乎无例外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另外,微波信号还可以提供相位信息,极化信息,多普勒频率信息。这在目标检测,遥感目标特征分析等应用中十分重要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06:01:12


无线电波电磁波微波的区别如下:

1、无线微波是什么?顾名思义,微波实际上是无线电波的一种,属于波长比较短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按波长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如果波长比短波更短,就成了微波了。

2、微波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微波的波长在10m-1mm之间,在电磁波频谱中,按波长长到短,排列了若干种电磁波类型,波长长的是无线电波,再短一些的是红外线,再后面是可见光,再是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从这个序列中,可见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类型,而微波不是。

3、不同类型的无线电波,传输方式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1)比如长波,主要采用地波传输,可以实施远距离对潜通信(注意:对潜);传输距离远可以达到1万公里以上无线微波。

(2)中波、短波一般采用天波传输(电离层反射),可以用来传输广播信号;中波和短波的传输距离要比长波短,一般有几百到几千公里无线网桥。

(3)微波一般采用视距传输(直线),微波传输可以用来传输电视信号。电视信号所属微波传输距离比较短,一般在几十到一两百公里,所以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央视的新闻联播就需要通过微波中继站,一站站接力传输到全国各地。现在在很多高山上可以看到一些电视转播塔,就是这个原因。

匿名回答于2023-09-11 14:51:09


无线电波电磁波微波的区别是频率或波长不同。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频率大约为30GHz以下,波长大于1mm的电磁波,由于它是由振荡电路的交变电流而产生的,可以通过天线发射和吸收故称之为无线电波。

电磁波是由方向相同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粒子形态称为光子,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根据实际研究的不同,其性质所体现出的两个侧面。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具有易于集聚成束、高度定向性以及直线传播的特性,可用来在无阻挡的视线自由空间传输高频信号,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匿名回答于2023-09-11 14:51:26


 无线电波电磁波微波的区别是:性质不一样

无线电波或射频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 3000G Hz 以下 ,按波长的长短分为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匿名回答于2023-09-15 11:32:2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