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指谁?

这个没有严格标准,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有武丁、姜维、司马懿、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父子、康熙等等

匿名回答于2023-09-24 11:16:46


“文能安邦”和“武能定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能够通过言论和文化手段去安抚国家的民心;同时又有武力,能够通过战争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全面才能和能力。它最早出现在《管子》这本书中,被赞誉为是“君子之德”。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09:54:51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评价标准,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有武功才能,能够在治理国家和平时期和应对战争时期都有出色的表现。这个评价标准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但并没有特指某个人。


在历史上,有一些人被认为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代表人物,如唐朝的李世民、明朝的朱元璋等。但这些人并不是唯一符合这个标准的人,也不是所有符合这个标准的人都能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09:54:54


这句话没有特指哪个人。指的是能文能武的人才,既能通过武力平定天下,又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符合这个标准的人不多,明朝的皇帝朱棣算是,还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也是能文能武的大才。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09:54:54


姜维。这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说的话,指昔者蜀汉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又敏于军事,有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故而得此赞誉。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09:54:57


这句话描述的是《论语》里的一段话,指的是孔子。

 1. 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的一次评价,认为孔子不仅有才学,还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说明他具备较高的治理才能。

2. 因此,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意在强调一个人必须具备文治和武功的双重能力,才能够安定国家、平定世界。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09:54:59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是指孙子。
这是因为他是中国古代战争学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是中国古代兵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孙子兵法》中阐述了许多军事战略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为定期进行训练,建立军事组织体系,统一指挥,灵活机动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实际的建议和方法,使他在安邦定国方面有了非常出色的贡献。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09:55:0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