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冯云山是宗教领袖,军事非其多长,杨秀清是组织天才,亦非帅才,其战略甚至还不如洪,所以才有偏安天京之下策。纵观太平天国十四年历程,真正可堪称帅才的仅有萧朝贵是被忽视的帅才,其实初期胜仗基本是其指挥,只有当他重伤之后,才轮到杨秀清。而杨秀清和石达开的组合堪称完美,奠定前期辉煌。但无论哪个,单挑出来还是不能跟曾国藩或左宗棠比,甚至也比不上李鸿章,尤其左宗棠,是帅才更是将才。由于缺乏组织能力,最终导致失败!
匿名回答于2023-09-24 16:23:56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清朝中晚期由于清朝内部的腐败和的外部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分别经过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防御战,天京失守这6个阶段。整个运动从1851年,一直持续到1864年。
匿名回答于2023-09-12 00:04:20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匿名回答于2023-09-12 00:04:28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清朝的晚期,由于当时清政府无能落后,被动挨打,割地赔款,导致老百姓民不聊生,而洪秀全等人有外国人的支持,利用传教的方式,建立太平教,让大家信奉耶稣,最后揭竿而起,割据江南,响应者无数,最后成立太平天国,而洪秀全自封为天王,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内部争权夺利,外部外国人不在支持,转而帮助清朝,最后被一代名将曾国藩剿灭。
匿名回答于2023-09-12 00:04:59
然而“一山不能容二虎”。天京定都后,洪秀全和杨清秀因为权力分配问题,使得分歧越来越严重,隔阂越来越多。而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劳苦功高再加上实权在握的杨秀清越来越不把洪秀全放在眼中。
杨秀清甚至公然的玩弄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洪秀全对此当然不能不管,于是进行了“劝和”,结果杨秀清毫不买洪秀全的面子,他使出了杀手锏:假借天父下凡斥责洪秀全,并且执意杖责了天王。
之后无法无天的杨秀清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逼封万岁”事件。杨秀清带领赖汉英、罗大纲等人击破向荣所领导的江南大营,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已经远高过洪秀全,不该仅仅称一个“九千岁”。所以,当着太平天国将士的面,他假托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结果这成了“天京事变”的导火线。
洪秀全为此密诏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进京,为了不让杨秀清起疑,他谎称召韦昌辉和石达开进京,是为了派他们到西南地区督战。结果一向很警惕的杨秀清放松了警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老练的石达开一直按兵不动,静观天京事态发展。而韦昌辉因为和杨秀清有间隙,联合秦日纲,带了3千精兵,连夜秘密潜回天京。
关键时刻,韦昌辉又得到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他就是陈承瑢。陈承瑢虽然被杨秀清视为心腹,但是陈承瑢却对杨秀清积怨很深,表面上顺从他,但实际上却是阳奉阴违。等到韦昌辉回京的时候,他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做内应。
陈承瑢假托杨秀清的旨意,将他们顺利带进了南京,第一时间控制了通往东王府的主要街道。至于东王府的守卫,有哪个会不认识陈承瑢呢,所以也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韦昌辉得以兵不血刃的进入到东王府,在此大开杀戒,可怜向来嚣张跋扈的杨秀清,稀里糊涂地做了刀下之鬼,连个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最终,杨秀清和所谓的东党共3万余人被屠杀殆尽。
可以说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大功臣,也是太平天国的罪人,因为他个人的私欲将太平天国的大好前程给耽搁了。“天京事变”让他身首异处,是自惹而亡。
当然,杨秀清死后,他的家族并没有就此全部被诛,还有漏网之鱼——他的弟弟杨辅清。
根据史料记载,杨辅清本名杨金生,乳名阿七,外号七麻子,后来跟随哥哥杨秀清一起参加了金田起义。杨辅清对太平天国的贡献主要在军事领域,他以国宗的身份开始参与军事,立下了不少战功,是太平天国有名的将才。
天京事变时,杨辅清也已经被韦昌辉列入诛杀名单,只是因为此时他在江西领兵作战,才幸免于难。之后,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杨辅清驻军在江西抚州,被封木天燕,但他不敢回天京。后来选择了跟随石达开“出走”。后来,洪秀全为杨秀清平了反,杨辅清眼看跟着石达开前途越来越黯淡,于是他悬崖勒马——选择回归天国。1859年6月,驻守池州的韦昌辉的弟弟韦俊率军叛变,杨辅清带兵去平乱,最终成功夺回池州。对此洪秀全很高兴,加封杨辅清为辅王。
之后,清军将领张国梁重建“江南大营”,意图围攻天京。杨辅清奉命援救天京,他会合各路太平军,一举攻破江南大营,清军统帅和春自杀,张国梁落水身亡。然而,尽管如此,太平军仍抵挡不住曾国藩的湘军前进的步伐,天京城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公元1864年,湘军攻破南京城,幼天王洪天贵福、干王洪仁等全部被俘,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
而在国破之际,杨辅清减掉头发,由湖州乘船逃到上海,从此过上了始隐姓埋名的生活。当然,杨辅清并之所以苛活下来,是为了更大的理想:卷土重来,重建天国。
之后,杨辅清等风声一过,他秘密潜回到贵州、广东、湖南、安徽等地,联络太平天国失散将士,结交各地豪杰,以图再度起兵。
十年后,也就是1874年, 日本侵犯台湾,清朝的东南各省纷纷募兵去了台湾。杨辅清觉得时机成熟,潜入福建,想打入清军内部,从而发动起义。
结果杨辅清在操作的过程中被小人出卖,被当地官府逮捕。之后被清廷以凌迟处死。太平天国最后一位王爷以此悲惨结局落下帷幕。
匿名回答于2023-09-12 00:05:12
主观原因
1、一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
中外政府联合绞杀。
其他原因
1、初期的封王,一开始就埋下祸根,东王占有绝对的军政大权,导致野心的扩大,想取代天王。
2、《天朝田亩制度》的共产化。
3、统治者日益腐败,脱离民众。
4、又据《太平天国》记载:太平天国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原来“寝食必俱,情同骨肉”,变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宗派色彩日益明显。
匿名回答于2023-09-12 0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