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左宗棠抬棺出征是什么意思?

1876年4月,左宗棠带领将近7万清军西征,为了表明收复新疆之决心,还随行带着一副棺材,意思就是说就算是死也要收复失地,史称抬棺西征。

匿名回答于2023-09-24 20:49:26


是指左宗棠随行带一副棺材西征。

左宗棠“抬棺出征”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自己收复新疆的决心,就算是死也要收复失地另一方面是当时新疆的局势危急,收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左宗棠想要以这种方式凝聚人心,以必死的态度,挥师新疆。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民族英雄,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1851年起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府,为平定太平军筹划。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叛乱。

左宗棠为什么要抬棺出征

表明自己收复新疆的决心。

在1880年一切准备就绪的左宗棠领兵抬棺进入新疆,根据新疆有利地势与敌我双方军备的差距,采用了先北后南的战争策略,凭借着敢战敢死的虎狼之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的新疆叛军鬼哭狼嚎,打的沙俄蒙头狗窜,最终于1883年成功收复新疆,粉碎了沙俄的狼子野心,向国际上展现了我华夏子民的悍不畏死之勇气,可敬,可歌。

左宗棠为什么要抬棺出征

为了明志,表示如果不能维护国家统一,他就以死谢国。左宗棠是清末著名人物,他是清朝的大官,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他率兵出师新疆,由于当时时局艰难,所以并无必胜把握,所以抬棺出征,表示决心。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1]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2],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民起事、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275]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在晚清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建国后又辑有《左宗棠全集》[3]。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23:44:02


1 左宗棠抬棺出征是指清代名将左宗棠临危召集家人和忠诚的将领们,扯起自己的棺材,表明自己已经做好了为国家效力以至于丧失生命的准备,随即率领军队南下征战。
2 这是由于当时清军势力逐渐式微,国家危难之际,左宗棠挺身而出,不畏强敌,一路抵御敌军,多次立下战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顶天立地的一位伟大将领。
3 左宗棠抬棺出征的意义在于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己使命的认定,向后人传递了追求真理、英勇奋斗、牢记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23:44:02


抬棺出征是表明"不成功则成仁"的誓死态度。

左宗棠为清中末期名臣,是"四大中兴之臣"之一。他在去新疆平叛时抬棺出征,是向清朝统治者和民众立下军令状:此战若有失,则宁死不归。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23:44:05


表示自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出征。


典故:大军西征新疆的时候,左宗棠已经六十九岁高龄了,为了表达自己一定要收复新疆的决心,给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让士兵抬着棺材出征。就是为了让世人看到,自己抱着为国必死的决心,一定要收复新疆的气概。这不但激励了自己的士兵,而且还打消了外界对左宗棠用兵的疑虑。就在两年之内,左宗棠一举击败了阿古柏,粉碎了英国和俄罗斯的野心,收复了新疆。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23:43:57



1 左宗棠抬棺出征是指清朝官员左宗棠为了平定回疆叛乱,带着自己的棺材出征的故事。
2 在清朝时期,抬棺材是一种表达决心的方式,意味着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3 左宗棠抬棺出征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体现了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的传统价值观。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23:44:05



1 左宗棠抬棺出征是指清朝时期官员左宗棠在参加平定回疆事业时,让手下将他的棺材一同搬上车,表示他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2 左宗棠在平定回疆的战争中,节俭勤政,推行新政,为当地民众做出了许多贡献,故其“抬棺出征”的意义超越了个人荣誉,传达了一种忠实的精神。
3 左宗棠抬棺出征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人们常常将其作为鞭策自己拼搏奋斗的激励之言。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23:44:0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