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结束了中国自西晋以来近三的动乱及大分裂局面
隋文帝杨坚,并西凉、灭南陈、平江南岭南,结束分裂,统一南北。北击突厥,使东突厥臣服隋朝,被称为“圣人可汗”, 吐谷浑朝贡,东北各民族也归顺,保持了边疆的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及融合。
锐意改革,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
推行均田制,采取减税、增加农业生产等措施,稳定了经济发展;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
推行“输籍法”,确定户籍等级及纳税标准,增加了国家税赋收入。
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废除前朝酷刑,它废除了以前那些惨无人道的“五马分尸”、枭首、宫刑等酷刑,只保留斩首和绞刑两种,这在人道主义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
恢复汉文化贡献巨大
隋朝之前因几百年的战乱导致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损毁很多,隋文帝杨坚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为汉文化的发展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立三省六部制度
隋文帝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
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固定制度。
匿名回答于2023-09-24 22:52:11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1]—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匿名回答于2023-09-17 08:48:54
匿名回答于2023-09-17 08:49:37
若是同一个人论谁厉害,那就只能够从不同地方比较。
权力上,成为皇帝的隋文帝自然比身为臣子的杨坚厉害。
可是生活中,隋文帝不如杨坚做的好。
杨坚对独孤氏一心一意,夫妻恩爱。
隋文帝爱重独孤皇后,承诺此生无异生之子,却还是宠幸了美人,与独孤皇后夫妻感情出现问题。
匿名回答于2023-09-17 08: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