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匿名回答于2023-09-24 23:42:22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23:32:11
国子监是古代时学生上学的一种场地,相当于现在的学校
太庙是皇帝祭祀的祖宗寺庙
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太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太学名为上庠,在镐京。
国子监: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23:32:15
太庙和国子监都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教育机构,但两者的性质和作用有所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太庙
太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封建社会中皇帝或皇室成员祭祖的地方,也是皇帝接待祭祖大臣和外国使节的场所。太庙设有学校,为大臣们的子弟进行教育,但其主要功能不在于教育,而是为皇帝和皇室宗亲举行祭祀仪式。太庙一般只开设文学和礼乐两个专业。
国子监
国子监是古代的高等学府,是封建社会官方最高学府之一,主要为培养天下之英才,是通过考试选拔文人和官员的重要机构。国子监开设的科目包括经义、史学、文学、算术、天文、地理等,学生主要来自于进士、举人和馆阁之试等试举考试的获选者。
总的来说,太庙侧重于宗教祭祀,为皇室子弟提供教育机会,国子监则侧重于士人选拔和培养,是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