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想当皇帝的思想指使着他这样做。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应该说是建立了赫赫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万世江山眼看只能被太子李建成拿去,而这仅仅只是他是弟弟,而李建成是哥哥。李世民当然不甘心,然而在封建年代,一直就是“立长不立幼”。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让太子不是太子这一个办法,而要实现这一目的,从当时情况看,废黜李建成太子地位恐怕还不太可能。因为,他建成也立有战功,李当太子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想废黜一时半会还做不到。那么,现在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让他“消失”,太子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杀死李建成就是必然选择,“玄武门之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是想生存的思想逼迫着他这样做。由于李世民的功劳已经大到功高震主了,而他又实统着兵权。不仅是李建成,可能当时的李渊应该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觉。所以,李建成想顺利当上皇帝,他也必须除掉李世民,不然即使做上皇位也会不稳的。同时,李渊真心想要李建成做上皇位的话,也会帮他除掉李世民的。这一点,李世民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与其让他们杀死自己,不如放手一搏。生存法则已经与血缘亲情无关。所以,李世民蓄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先下手为强”,并取得了成功。


三是想唐朝的未来督促着他这样做。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而让李建成做上皇位的话,不仅李世民活不了,而且,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出生入死跟随李世民的将军们可能也难以幸免。如果这样的话,极有可能动摇刚刚建立起来的王朝根基。为着唐朝的未来着想,李世民必须把这个“隐患”排除。这是从大局出发,不让千千万万的将士的鲜血白流而作出的重大抉择。

匿名回答于2023-09-25 00:38:04


玄武门之变发动的原因是当时的太子嫉妒李世民的成就,怕他会危机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突厥入侵的时候想趁机夺得他的军权。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4:13:27


李世民要扫除障碍做皇帝。他这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的,实际上也战功嚇嚇。但他有哥哥,按照传统皇帝的位置轮不上他去坐,因此他要先发制人通过非常手段夺取皇帝位。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4:17:33


太子李建成与三子李元吉看到老二李世民势力越来越大,手下有许多文臣武士,能征善战,功高盖主,维恐对自己太子地位动摇,危机感日增,因此从各方面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兄弟之间矛盾逐渐尖锐,李世民为自保而先下手为强,灭了二兄弟

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矛盾是皇权之争,是矛盾发展到高潮的必然结果。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4:18:22


玄武门之变,这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李渊起义,其实应该叫李世民起义。李世民认为隋朝天下不保,必须起义才有出路,但是他又不能直接告诉李渊,因此向裴寂说了。

        而裴寂是管理太原行宫的官员,他也认可李世民的分析,因此和李世民联手把李渊逼上了梁山。起义之后,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充其量也不过割据并州,成为天下纷纷乱乱的起义者之一。使李世民辅助并劝说他,才最终打下了长安,当上了皇帝。

       本来就是李世民在主导起义,哪能让李建成当上皇帝?

        第二方面的原因,则是功劳问题。很明显的在李渊的三个成年的儿子当中,李世民的功劳是最大的。不管历史记载是不是真实的,但是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这是确切的,也是李渊的三个儿子当中唯一的。这是功劳累积起来的。

          综合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李渊麾下的几个大帅之中,功劳最高的是李孝恭,他平定了整个南中国,也就是全国差不多一半的领土。当然李孝恭其实是个傀儡,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李靖。李渊也明确知道这一点。所以李靖的功劳是最大的。

        在诸位皇子当中,李世民的功劳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他平定了整个关东,也就是从潼关一直到渤海的广大领土。关西部分,是李渊和他这三个儿子共同平定的,很难说谁的功劳更大,只能算平分秋色吧。

        第三方面,这是李世民无论从长相还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的方式,都非常具有魄力,能够服众。所以在他的秦王府和天策上将府,聚集了当时天下最多的人才。李建成麾下虽然也有薛万彻、魏征等千古名臣,但是跟李世民相比还是相形见绌。有人才就有势力,李世民的势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李建成。

         李渊绝对也发现了以上三点,《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多次记载,他准备换李世民当太子。但是李渊性格犹豫,最终没有行动,让三个儿子之间自己解决了。而解决的方式血雨腥风,这也不可能避免。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4:43:01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发动的兄弟相残的时间。隋末众多起义军中,李渊父子率领的队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在起义过程中,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表现突出,获得了累累战功及多数将士们的支持。

唐朝建立后李渊称帝,作为二儿子的李世民本没有机会当皇帝,可他心有不甘,在心腹将领们的支持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他的大哥和三弟,逼迫李渊退位,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4:48:01


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后,立太子李建成。不过,由于李世民经常带兵,逐渐树立威望。这也影响到了李建成的利益。为了夺权,更为了称帝,李建成联合李元吉等发动兵变。不过,李世民提前得知,最终取得了胜利。李建成等被诛杀。最终,李世民迫使李渊退位。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4:53:17


在唐朝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

在嫡长子继承者制的封建社会唐朝,太子李建成才是唐高祖李渊的皇位合法继承人,但是他文治武功都比不上自己的二弟秦王李世民,因此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兄弟俩矛盾重重,终于到了不得不兵戎相见的地步。

在李建成还犹豫不决时,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消灭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自己弟弟李元吉,夺得大唐储君之位。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5:27:37


是李世民功高震主,不得不铤而走险。

李唐的江山8成都是靠李世民打下来的,由于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已经封无可封,太祖李渊不得不同意他自己开府理事,然而,大唐的太子始终还是李建成。

李建成绝对不是史书上写的废太子,反而他相当的英明,只要不犯错,太子总是能继位的。

再看李世民,外部的敌人已经被基本消灭,他的存在已经成了李唐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他面对的只有2个选择:削权或者篡位。

而以李世民的威望,失去了权力也不能让李建成放心,所以就只剩下了放手一搏,兵行险招,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匿名回答于2023-09-19 16:13:5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