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是说,“马”这个词是称呼形体的,“白”这个词是称呼颜色的,称呼颜色而沒有称呼形体,所以“白马非马”。在这里,公孙龙提出了三个概念:一个是称呼形体的“马”,一个是称呼颜色的“白”,一个是称呼颜色和形体的“白马”。 通常人们认为,“白马”同黄马黑马一样也是马,是一种白颜色的马。而公孙龙不站在名实相符这一范围提出命题。他考察的是名和名之间的差异,也就是“马”这个词与“白马”这个词之间的差异,认为“马”这个词指示了形体,而“白马”这个词则指示了颜色和形体,“白马”有别于“马”,所以“白马非马”。
公孙龙又说:“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他的意思是说,“马”这个称呼,可以包括黄颜色黑颜色的马,可是“白马”这个称呼,就不包括黄颜色黑颜色的马,只是包括白颜色的马。在这里,公孙龙仍然考察的是名和名之间的差异。“白马”和“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白马”的外延指的是白颜色的马,而“马”的外延要比“白马”的大一些,它不仅包括了“白马”,而且还包括黄马黑马以及其它颜色的马在内。“白马”不同于“马”,所以“白马非马”。
因此,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并不是说白马不是马,而是说白马有别于马,白马不同于马。他所说的白马和马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逻辑学上的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的关系。
人们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争论,就属于两个范围的争论。
“白马”这一概念,是一个动物的名称,也是汉语的一个文字符号,英语日语等其他语言符号是不一样的。
匿名回答于2023-09-25 05: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