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商鞅为什么废除井田制?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广阔的山林,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劳动力。

而用奴隶制的办法已不能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而商周时代施行的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则归国王所有。所以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国实施改革,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彻底瓦解。

匿名回答于2023-09-25 10:59:28


由于井田制度下的产出和岁入越来越不能满足当时人口增长和战争威胁的需要;同时,农业技术的突破和商业、货币经济的发展又改变了私有产权(特别是确立土地转让权)的潜在收益和交易成本;这些要素的变化,使得统治者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变得有利可图。因此商鞅变法时废除了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匿名回答于2023-09-13 23:04:2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