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敦伦堂的来历?

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

匿名回答于2023-09-27 04:03:21


普宁市许氏宗祠(敦伦堂)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北山村牛帽山麓,于2011年7月动土兴工,2014年9月落成晋主,是全普宁28村许氏共有的会宗祠,祠中龛内奉许氏开漳祖许天正及下列代祖。许氏祖祠规模庞大,主座敦伦堂面阔五间纵深三进兼抱印拜亭,祠左右后各有护厝共28间,祠前埕外有戏楼,埕东有办公楼,埕西有太岳传芳牌坊门。

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和睦乡邻,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礼仪之邦雄据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特色。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光大许氏家族悠久的敬祖睦宗、尊贤施爱的传统家风,2010年,许义忠发动许子敦、许武雄、许实庆等宗亲,团结带领普宁全市30个村落的许氏宗贤,成立普宁许阿梅文化研究会和普宁许氏宗亲会。

与此同时,在他的推动下,全市许氏后裔,纷纷出钱出力出心,筹集资金二千四百多万元兴建广东省潮汕地区最大、占地达20亩的普宁许氏大宗祠。

普宁许氏分布于普宁市十四个镇区三十个自然村寨,其中除北山、老南湖、新南湖、后湖四个村为纯许氏聚居外,其它村寨均是多姓氏聚居。各姓氏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普宁许氏到普宁开基创祖最长的已达六百多年,最短的也有三百多年。高阳裔孙已成普宁泱泱大族。据不完全统计,普宁许氏共有人口221278人,其中居住在普宁的有103788人(包括各乡村及市区各乡镇非农业人口),旅居国内外117484人。国家著名文化建筑

普宁市许氏宗祠(敦伦堂)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北山村牛帽山麓,于2011年7月动土兴工,2014年9月落成晋主,是全普宁28村许氏共有的会宗祠,祠中龛内奉许氏开漳祖许天正及下列代祖。许氏祖祠规模庞大,主座敦伦堂面阔五间纵深三进兼抱印拜亭,祠左右后各有护厝共28间,祠前埕外有戏楼,埕东有办公楼,埕西有太岳传芳牌坊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普宁许氏宗祠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北山村牛帽山麓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20多亩(2014年)

历史沿革

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和睦乡邻,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礼仪之邦雄据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特色。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光大许氏家族悠久的敬祖睦宗、尊贤施爱的传统家风,2010年,许义忠发动许子敦、许武雄、许实庆等宗亲,团结带领普宁全市30个村落的许氏宗贤,成立普宁许阿梅文化研究会和普宁许氏宗亲会。

与此同时,在他的推动下,全市许氏后裔,纷纷出钱出力出心,筹集资金二千四百多万元兴建广东省潮汕地区最大、占地达20亩的普宁许氏大宗祠。

普宁许氏分布于普宁市十四个镇区三十个自然村寨,其中除北山、老南湖、新南湖、后湖四个村为纯许氏聚居外,其它村寨均是多姓氏聚居。各姓氏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普宁许氏到普宁开基创祖最长的已达六百多年,最短的也有三百多年。高阳裔孙已成普宁泱泱大族。据不完全统计,普宁许氏共有人口221278人,其中居住在普宁的有103788人(包括各乡村及市区各乡镇非农业人口),旅居国内外117484人。

匿名回答于2023-09-11 23:52:30


俞氏宗祠——敦伦堂

西冲村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敦伦堂”,就是前仆后继发家致富的木商反哺桑梓而建的俞氏宗祠。

这座建于清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宗祠,是婺源面积最大的宗祠,共有十六眼天井。宗祠的大门是气势恢弘的五凤门楼,正堂是联结全村俞氏的精神纽带,是执行宗法制度及举行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地方,也是俞氏的娱乐会所。

进得门内,一左一右的两眼天井,称为龙眼。宗祠的中门处还能搭台唱戏,被誉为“北门城外第一戏台”,正堂的上堂及天井能容纳1000多人观看演出,每当戏班来临,全村及附近村庄的人们都赶来,台上唱戏,台下走人,热闹非凡。正堂的后堂是祭祀场所,有香火宫和族谱收藏室,祭祀时,两个小戏台供文武场吹拉。

穿过正堂侧门,就来到了宗祠的偏堂,偏堂是生活区,戏班或鼓吹手们食宿的“招待所”。偏堂里还有个小池塘,有水源经过,既能养鱼,还能淘米洗菜洗衣,水塘边有个一人高的水牢,用来惩戒犯了族规或族内发生纠纷的族人。

从偏堂上楼,一根根的“谷浪”延伸出屋顶,圆圆的晒盘里如圆圆的笑脸,装着人们的丰收喜悦,站在这里,还能远眺南屏绕翠、清溪长流的风光。穿过窄窄的木梯,正堂的二楼有两个不起眼的小密室,用来保护族人躲避外族追捕或抓壮丁。两百多年后,经过村委理事会的努力申报,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濒临倒塌的宗祠进行了修葺,使得她又焕发了青春和活力。而,正和堂也等回了它的“范蠡”。

注:正和堂是墅家墨娑西冲院两部分建筑之一。200年前,俞族俊礼公在村之水口建了这座精美绝伦的祠堂,以固家族兴盛,定名“职思堂”。世事变迁,后易名“正和堂”,获有中正平和之意。

匿名回答于2023-09-11 23:52:3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