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
然而,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海伦那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的一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
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 ,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
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1.“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温柔和耐心”,“对于人类情心”。
作者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
因为这些人给了作者生命、智慧及友爱,作者把这些看成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共7处),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中间既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健全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
这种情感是真挚的关爱的。
3. 有些场面是……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理解这段话? 海伦让人们不要对“悲哀”、和“忧郁”闭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尽管她善良,但她不回避世间的阴暗;她客观、冷静,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抗争的勇气,这也是她另外一个突出的精神品质。
4.“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作者没有感到恐惧和失落。
作者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对拥有三天的光明很满足。
5.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
海伦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是绝境中创造的。
“绝处逢生”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最后一眼要看戏剧正说明她充满了乐观的情怀。
6.作者为什么设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她的心灵将永远留在世人心目中,她那乐观的情怀将会一代一代永远流传下去。
匿名回答于2023-09-27 06: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