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有哪些呢?造成缓冲区溢?

缓冲区溢出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危险的漏洞,在各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广泛存在。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可以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当机、重新启动等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可以利用它执行非授权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统特权,进而进行各种非法操作。概念  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向缓冲区内填充数据位数时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理想的情况是 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储存空间想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操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 又被称为"堆栈". 在各个操作进程之间,指令会被临时储存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的参数.例如下面程序:   void function(char *str) {   char buffer[16];   strcpy(buffer,str);   }   上面的strcpy()将直接吧str中的内容copy到buffer中。这样只要str的长度大于16,就会造成buffer的溢出,使程序运行出错。存在象strcpy这样的问题的标准函数还有strcat(),sprintf(),vsprintf(),gets(),scanf()等。   当然,随便往缓冲区中填东西造成它溢出一般只会出现“分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而不能达到攻击的目的。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制造缓冲区溢出使程序运行一个用户shell,再通过shell执行其它命令。如果该程序属于root且有suid权限的话,攻击者就获得了一个有root权限的shell,可以对系统进行任意操作了。

匿名回答于2023-10-03 09:32:18


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向缓冲区填充数据时超出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


 


       危害有以下两点:


       1、程序崩溃,导致拒绝服务


       2、跳转并且执行一段恶意代码


       原因:造成缓冲区溢出的主要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


 


       所谓缓冲区可以更抽象地理解为一段可读写的内存区域,缓冲区攻击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系统能执行这块可读写内存中已经被蓄意设定好的恶意代码。按照冯·诺依曼存储程序原理,程序代码是作为二进制数据存储在内存的,同样程序的数据也在内存中,因此直接从内存的二进制形式上是无法区分哪些是数据哪些是代码的,这也为缓冲区溢出攻击提供了可能。


       当然,随便往缓冲区中填东西造成它溢出一般只会出现分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而不能达到攻击的目的。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制造缓冲区溢出使程序运行一个用户shell,再通过shell执行其它命令。如果该程序属于root且有suid权限的话,攻击者就获得了一个有root权限的shell,可以对系统进行任意操作了。


 


   


       由于栈是低地址方向增长的,因此局部数组buffer的指针在缓冲区的下方。当把data的数据拷贝到buffer内时,超过缓冲区区域的高地址部分数据会“淹没”原本的其他栈帧数据,根据淹没数据的内容不同,可能会有产生以下情况:


       1、淹没了其他的局部变量。如果被淹没的局部变量是条件变量,那么可能会改变函数原本的执行流程。这种方式可以用于破解简单的软件验证。


       2、淹没了ebp的值。修改了函数执行结束后要恢复的栈指针,将会导致栈帧失去平衡。


       3、淹没了返回地址。这是栈溢出原理的核心所在,通过淹没的方式修改函数的返回地址,使程序代码执行“意外”的流程!


       4、淹没参数变量。修改函数的参数变量也可能改变当前函数的执行结果和流程。


       5、淹没上级函数的栈帧,情况与上述4点类似,只不过影响的是上级函数的执行。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保证函数能正常返回,即函数地址不能被随意修改(这可能很麻烦!)。


       如果在data本身的数据内就保存了一系列的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一旦栈溢出修改了函数的返回地址,并将该地址指向

匿名回答于2023-09-22 11:03:57


您好,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缓冲区大小不合适:缓冲区的大小不足以容纳要写入的数据量,导致溢出。

2. 输入验证不充分:当输入数据没有进行充分的验证时,攻击者可以利用输入数据中的特殊字符或者过长的输入来覆盖缓冲区以外的内存区域。

3. 缓冲区边界检查错误:在写入数据到缓冲区时,没有正确检查写入的数据长度,导致数据写入超出了缓冲区的边界。

4. 使用不安全的库函数:一些不安全的库函数(如strcpy、gets等)没有进行长度检查,可以导致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溢出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 内存破坏:溢出的数据可能会覆盖其他重要的数据,导致程序崩溃或者产生不可预料的行为。

2. 执行恶意代码:攻击者可以通过溢出的缓冲区来执行恶意代码,从而获取系统权限或者进一步攻击系统。

3. 信息泄露:溢出的数据可能包含敏感信息,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其他攻击或者滥用。

因此,缓冲区溢出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漏洞,必须进行充分的输入验证和边界检查,使用安全的库函数来防止溢出的发生。

匿名回答于2023-10-01 23:36:40


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缓冲区大小不足:当向一个缓冲区写入超过其容量的数据时,就会发生缓冲区溢出。这可能是由于在定义缓冲区时没有正确预估所需容量,或者接收的数据量超出了预期。
2. 缓冲区访问错位:在使用缓冲区时,如果程序的写入操作越过了缓冲区的边界,就会导致数据溢出到相邻的内存区块中。这通常是由于访问指针错误或计算错误引起的。
3. 无效数据验证:如果程序没有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并进行边界检查,可能会导致缓冲区溢出。恶意攻击者可以通过向一个缓冲区输入超过其容量的数据来注入恶意代码,从而破坏系统的安全性。
4. 执行环境不安全:在某些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中,缺乏内存保护机制或弱类型检查会增加缓冲区溢出的风险。这种情况下,程序员需要特别小心来确保正确管理内存和缓冲区。
总体而言,缓冲区溢出是由于程序读/写了无效的内存区域,或者将超过缓冲区容量的数据写入缓冲区,从而破坏了程序的正常运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并确保正确管理缓冲区的大小和边界。

匿名回答于2023-10-01 23:36:2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