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砥柱是指什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载:“砥柱者,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于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砥柱山,也作底柱山。上古时代,因这座山堵塞了黄河的河道,河水不能畅通。夏禹治水时,凿宽山两侧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过,这座山就象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之中,砥柱山由此得名。砥柱山在河南陕县东北的三门峡黄河中间,有神门,鬼门,人门等三门。《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有“以入砥柱之中流”句。元代诗人丁鹤年《自咏诗》中有“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句。  黄河水在三门峡一带最急最险,三门峡的河底横着一道高高低低的岩石,日而形成三股急流,俗称北边一股为“人门”,中为“神门”,南为“鬼门”,而以“鬼门”尤险。三门峡名称就由此产生。从前船只经过三门峡时,触礁遇难的事故常有发生。  从三门峡汹涌东下的黄河急流,以万马奔腾之势,直对砥柱山冲去,而这根高大的“石柱”却迎着险恶水势,巍然屹立,毫不动摇。因此,常用“中流砥柱”来比喻在艰难险恶动荡的环境中起巨大支持作用的力量和人物。  中流砥柱 成语解释  zhōng liú dǐ zhù  砥柱中流  擎天柱石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砥柱山又名指柱山,传说此山天天再长,后被仙人指住不再上长。故得名指柱山。它是蟒河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1572.6米,是一座由太古界和元古界产生的变质岩和结晶岩所构成的山峰,四周万仞绝壁,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石阶通往山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脚被茫茫林海覆盖,山腰云雾缠绕,山顶晴空万里。中峰尤高,峰顶呈圆柱状,大约有两千平方米,上面建有祖师庙、菩萨殿、求子殿、武当道观,每逢农历二月二,是砥柱山的庙会,届时,周围四乡八里的山民远至河南的、陕西的,都要到山上布施求药。登山砥柱山,南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东看太行巍峨入云天,西眺中条山脉林苍茫,北望太岳群峰无尽边。清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之前,向南远望,隐隐约约只见一条亮光闪闪的“银蛇”蜿蜓曲折由西向东缓缓蠕动,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观令人神往,有时甚至可以一饱“海市蜃楼”的幻影,入夜,你放眼中原,会看到一片亮光,忽隐忽现,犹如繁星点点,这便是百里之遥的九朝古都——洛阳城。当你屏气静听,仿佛还有天上宫阙的仙乐声。

匿名回答于2019-05-23 19:50:44


据《辞海》解释、砥柱原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激流之中,而在三门峡人看来,这一解释过于简单,仅就名称而言,就少了两个字,三门峡人对砥柱的统称一直都是“中流砥柱”。

中流抵柱位于三门峡市东北25公里的黄河三门峡大坝下方约200米的激流之中。冬天水浅时,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如何侵袭,惊涛骇浪如何击打,它都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因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篇》中写道:“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于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唐太宗李世民在《砥柱山铭》中写道:“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

匿名回答于2022-02-19 02:03:1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