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时,扩张到东方的沙皇俄国数次挑起争端,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清朝在北方边境的统治。此时疆界思想进一步成熟,统治者愈发重视一条清晰边线的重要性。对此,清朝不但实施了“追羊”式的还击,还促使清朝统治者形成了“补牢”式的疆界思想。在《尼布楚条约》中,中俄两国就划定了相对精确的国界线,确定国界线的过程和定义国界线的作用也有了近代的色彩。国界划定后,清王朝通过制作地图和设立边防哨所两个途径进一步明确和巩固了国界线,表明过去那种模糊的国界线意识没有完全但已逐渐消逝。
不过,在和西南藩属国交往时,清朝仍然秉持那一套老的观念,明确地划分疆界要等到19世纪下半叶去了。19世纪80、90年代,薛福成开始进行勘定边界的谈判,并据理力争,引用国际法驳斥洋人,并(和古人相比)表现出罕见的边界必精确、寸土不能丢的意识。最终,中国与缅甸、越南、老挝的疆界划分明确了下来!
匿名回答于2023-10-05 00:00:01